除此外,为保护他们的安全,还配备了一支百人的护卫队。
郭济送给了朱瞻基一个封赏城内兵勇的人情,而朱瞻基则还了他一个拟定镇江府继任知府的人选。
对此,郭济自然是心知肚明,赶忙对着朱瞻基恭敬的行了个礼后,便转身离去了。
应天府皇宫中的朱棣收到了朱瞻基呈上来的奏折。
要知道,正三品,放在朝廷里可是大理寺卿、太常寺卿那个级别的。
当然,说是为郭济配备,还不如说是为朱瞻基配备。
也是在为朱瞻基这个大孙子打造着班底。
由镇江府内三千兵勇中选拔,俸禄翻三番。
其对整个大明朝的影响,可不仅仅只是那镇江府的一城一域。
该以什么样的形式维持,郭济心中其实早有主意。
不过对于这奏折内请求为那郭济册封为南直隶新政总督办的事情,朱棣却觉得自家的大孙子有些小家子气了。
他这次为郭济请功,之所以并没有要求详细的官衔,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瞧着这奏折上朱瞻基的字迹,朱棣的嘴角便忍不住的微微翘起。
至于这奏折上的内容,也无非就是针对镇江府此次新政推行,为那些官员们请功。
如今听到朱瞻基这么问他,郭济不过思考了几秒钟的时间,便当即表示道:“微臣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力!”
毕竟老爷子很清楚这次朱瞻基是与他们一道的。
不得不说,此次老头子朱棣给足了朱瞻基面子。
对于这份奏折上面请功的内容,朱棣没有丝毫的犹豫。且不提,这是他那大孙子朱瞻基第一次给他上奏请功,就光说此次镇江府新政推行办的实在漂亮。
想想大明朝有多少的知府,又只有多少的六部侍郎、便可知其中的难度。
想到这里,朱棣仔细的考量了一下接下来新政推行的事务后,便大笔一挥,在那奏折上批复道:“原镇江府知府郭济,调任为南直隶新政推行总督办,正三品官衔......”
当然,他郭济能够如此像飞一般的从正四品直接晋升到正三品官衔,除了他本身这次在新政推行当中的功劳外,最重要的还是看在朱瞻基的面子上。
从正四品晋升正三品,这是整个大明朝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
其中当居首功的自然是那镇江知府郭济。
按照正常的晋升流程,一地方知府在晋升时,一般都是暗升半级。
这半步的差别,可是天差地别。
一举打响了在整个南直隶推行新政的号角。
其余便是镇江府衙内的其他官员们。
哪怕不升,那也能到六部中做个左右侍郎,为六部尚书做个副手。
如今瞧见,颇有些意思。
但既然现在他的大孙子朱瞻基已经报了上来,他这个做爷爷的,自然是要成人之美的。
所以对于他们这些官员们的封赏,即便朱瞻基不说,朱棣也会在今日命人拟写出折子批阅。
第二日下午。
大理寺卿、太常寺卿不敢说朝堂上的一方诸侯,那也是一方小诸侯了。
这一切都在按照自己的预想所发展,朱瞻基笑了笑后便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就下去准备一下收尾事项,另外拟定一个人选出来,继任镇江府知府之位。当然,最好是知根知底,对此次新政推行也从头参与的人,也好将镇江府新政推行的事务再逐步的完善。”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朱棣对朱瞻基的培养之用心。
如今虽然他郭济还被置于朝堂之外,但假以时日,只要他在这次南直隶的新政推行中能够表现合格,被调遣回京后暗升半级,最次也是一方小诸侯,位列小九卿。
如果没有记错,这还是他这大孙子第一次以奏折的形式给他上书。
如果表现优异一些,等整个南直隶的新政推行事宜完毕后,朝廷再次封赏,万一升个从二品,到时候可就是在外统管一个行省的一二把手,左右布政使了。
如若没有朱瞻基,他顶多也就只能从正四品的官衔晋升到从三品的官衔。
人家帮你办了这么大一件事情,你却只为人家求了一个南直隶新政推行总督办这样有名无实的职位,且还没有任何的官衔。
而随着朝廷的批复送回到朱瞻基的手中后,朱瞻基第一时间也明白了老爷子这次是给足了自己面子。
同时还为那郭济配备了三十人的班底,专门配合其在南直隶新政推行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