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突然想吃周记馄饨了?”周阿嬷很奇怪,小暖对吃糙的很,从来不在意这些的。
于是,寿总就心动了,这次过来一是探亲,二就是考察市场。
陆寒年点了点头,“寿总也是这样的想法,他让我合伙,到时候我们一起商量。”
“嗯,他早先买了些地皮空着,上次去港城,我和他聊到了房地产,羊城那边已经开始搞商品房了,咱们海城迟早也会有,到时候房子肯定会变成紧俏商品,早搞早吃肉。”陆寒年说道。
红光满面的寿总心情也很不错,其实他对海城印象不深,去港城时他还小,记不太清了,对海城的印象,几乎都来自于母亲,从小母亲就和他说家乡宁城的美食,还有海城的小吃,说得他都馋了。
媳妇比他更厉害,得让媳妇参与,陆寒年并不觉得自己依靠女人丢脸,他还很自豪,谁家媳妇能有他媳妇能干?
寿总母子第二天就到了,陆寒年和江小暖去机场接人,这次回来探亲,他们没通知当地政府,只通知了陆寒年夫妇。
江小暖笑盈盈地和杨老夫人拥抱。
“我也是照搬的,寿总肯定比我更清楚,你到时候和他好好聊聊,咱们可以合伙搞,寿总对内地不熟悉,有些手续和流程你去办更方便,咱们这是互惠互利。”江小暖有点难为情,她哪有那么厉害,沾了重生的光罢了。
“寿总准备在内地搞房地产?”江小暖问。
“我和陆寒年接待港城过来的贵客,老家是宁城的,在海城也生活过,今天回来探亲,说起了周记馄饨,我就问问您。”江小暖笑着说。
“咱们也可以搞啊。”江小暖大为心动,没有什么比房地产更暴利的了,做服装做得要死,也不如盖一栋房子挣钱。
“姆妈,您常说的馄饨在哪,听您说了几十年,我都馋死了。”寿总开玩笑道。
“哈哈,回到家乡了心情好嘛,海城大变样了,盖了好多房子,我都不认识了。”杨老夫人兴致很高,还自动说起了流利的海城话。
江小暖对这些老字号不熟悉,但周阿嬷知道,她便打电话请教姨婆。
陆寒年当然也想搞,但资金却不够,他还在和银行申请贷款,还没批下来。
内陆的房子迟早会变成商品,陆寒年上次和寿总聊了许久,两人相见恨晚,在房地产上英雄所见一致,寿总本来还打算过几年再进军,但陆寒年劝他趁早,迟几年怕是吃不到最肥的肉。
江小暖说起了前世了解到的期房,那些房地产商都是这样操作的,其实就是拿老百姓的钱盖房子,盖好后再卖给老百姓,房地产商自己出不了多少钱。
她印象最深的,是海城有个高档小区,就是松寿堂建造的,很多富人和明星都买在那个小区,房价一直是海城的天花板。
他一直都看好房地产,以前是公家分房,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欧美和港城那边,房子就是市场流通的商品,而且保值空间大,很多人靠投资房地产发财。
江小暖十分惊讶,她知道松寿堂前世进军了内陆房地产,还做得风生水起,在很多城市都建了小区,但不是现在,而是九十年代。
“宁城人?叫什么?”周阿嬷来了兴趣,她也是宁城人,说不定认识呢。
“您看起来越来越年轻了,气色真好。”
“资金肯定够,咱们学港城那边的,搞期房,只要有买地的钱就行,买好地皮了,就拿这地皮向银行贷款盖房,然后再出售房子,承诺三年或者五年后交付房子,提前买期房的客户,能享受优惠价格,先让他们出个首付,剩下的钱每个月扣,银行和客户融资的钱,足够盖房子了。”
陆寒年眼睛亮了,这个方法确实能操作,他不禁赞道:“还是你厉害,一下子就想到了办法。”
“听过啊,他家的跌打膏很灵光的,好像东家姓寿,以前和我家
“那家馄饨店叫周记,在城西长福路那儿,也不知道还开不开了,周记馄饨味道那个鲜哦,舌头都要掉的,我做梦都想吃。”杨老夫人谈兴极高,说起了她年轻时候吃过的海城小吃,都是老字号。
没想到这一世,松寿堂竟提前进入内地房地产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她和陆寒年的原因?
说起老字号,周阿嬷如数家珍,她平生最喜欢的就是美食,年轻时几乎吃遍了全国,海城的大街小巷都有她的身影,而且她不挑,大酒店吃,小饭店也吃,路边小摊她也常吃,所以江小暖算问对人了。
“您听过松寿堂吗?”
“长福路的周记馄饨?老周记不开了,现在的周记是他孙子开的,味道还不错,有三家分店,城东有一家,在南福路那儿,我前几天还和老常去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