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很疑惑,出发的时候想着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情况,就目前看来,每一步都没有走向常规。
陈老师解释说,一会儿到车里我给你说解释。
王亦对车没有了解,只知道区分颜色。
过了两小时左右,王亦被叫到了名字,见到了陈老师。之前和陈老师通话的时候,是一个普通话很好的人,中气十足,王亦认为这位老师应该四十好几了,但是见面看到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
这个群后面也称为了困难的顶岗支教过程中的欢笑点之一。
王亦不知道陈老师有没有注意到,只见陈老师迅速的、重重的的关上了行李箱,那种力气,仿佛轻了就关不上一样。
王亦平时是一个表情管理失败者,认真的时候看起来很不开心,在大多数情况下,王亦都是保持无表情的状态。
会议室在三楼,椭圆形桌子,两边六个凳子,前后一个。
组长和副组长商量后建了一个□□群,让大家都进群,后面如果分开了,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群里说,大家一起商量解决。
这是目前看起来最妥当的解决方式。
王亦曾经很喜欢一句话,人生就是不断在熟悉中寻找陌生,在陌生中慢慢熟悉。
不会在对谈过程中说“哎,王亦你说是不是”“哎,王亦你觉得怎么样”
这些位置是远远不够两个学校的同学坐的,进去后很多同学只是站在自己的行李箱旁边,没有人主动去坐板凳,刚出社会的局促和不安都挂在每一个同学的脸上。
陈老师先对王亦伸出了手,王亦也局促的回握。
大家后面都很自觉的把板凳推回座位里面,这样能保证会议室多坐几个人,尽量不站在走廊上。
王亦心里暗下决定,如果没有人来接她,她就自己回去。
陈老师的车是一辆白色的小轿车,陈老师后备箱里放了很多东西,他先放进去徐璐的24寸的铝合金箱子,后面再放王亦的箱子就有点挤,他使劲的推了一下,王亦眼看着自己的箱子和陈老师后备箱里的工具摩擦,在皮质的表面磨出来一条长长的痕迹。
在过去的学习生涯中,站在走廊上,总像是被罚站一样。
王亦看着街边的店铺,想着后面可能需要处理的情况,王亦记性和专注力都很好,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自动屏蔽外界的一切声音。认真思考的时候会听不见任何人的询问。
可能是陈老师看到王亦一个人没有参与到交流中来。
“王亦,一会儿我先带你回去淳化中学,然后我再送你和徐璐一起去牛河中学。”
王亦很喜欢这样安静的坐在后座,观察街边的风景。
这位同学竟然是在桌上和王亦同坐的那位美术系的同学,她的名字叫徐璐。
在等红绿灯的时候,转过头来问王亦。
“嗯”王亦回笑。
王亦坐到了后排,徐璐坐前排。
到目前为止,心里已经对顶岗这件事情失望了。
陈老师签了字,带着他们两个的行李箱就往下走,徐璐很开朗,一路上都在和陈老师对话,问为什么不是他的老师来接她,而是陈老师。
王亦自己被点名了,立刻微笑回答说吃了。
陈老师绕过王亦去了找拿着名单的老师,接到另一位同学。
看到大家陆续离开,王亦有些忐忑,陈老师会不会不来接她,会不会让她自己过去。
徐璐在大巴车上就知道了王亦的性格,所以一路上都在和陈老师攀谈,但是并没有一定要带王亦参与的意思。
“终于见面了哈,你稍等一下,我还要接一个同学一起。”陈老师很开心。
后来王亦自己有了车,车虽不是很好,但是王亦坚持选择了后备箱自动关闭的系统。
就这样站了一个半小时后,陆续有老师过来接人了。
王亦没觉得有异样。
她永远记得行李箱上的那道划痕和那重重的关门声。
吃完饭后,在多方领导的协调下,让同学们到教育局的会议室等,教育局已经通知了各个学校的老师过来接他们。
“嗯嗯,我有点茫然”
“王亦,你们两个都吃了午饭了吧?听说你们下午到的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