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哪里?”有个美术系的同学问王亦。
司机直接将车子开到了教育局,因为同学们的终点肯定不是这里,所以组长和副组长先让同学们在车上等着,他们去问清楚情况。
王亦只带了几件稍微厚点的衣服,背了自己的上大学的时候姐姐送的书包。对比其他同学28寸行李箱,王亦真的带的东西很少。
情况并不乐观,教育局没有收到他们今天来的通知,因为是中午休息时间,领导不在,要等领导14:30来上班的时候才知道情况。
因为都是一对一的置换,所以谁的条件优越并不占优势。
直到大学的第二学期,王亦才渐渐习惯,不担心电脑的事情。
大学的第二学期,同学们都有了电脑,王亦也买了一台,突然拥有一个比手机还要贵的东西,看了很多宿舍物品失窃的新闻,每天上课都在担心那个被锁在衣柜里面的电脑,回去后还在不在。
她好奇一路的地域特征变化,好奇田里种的每一种粮食。更好奇一路上的景点,特别是寺庙。
组长和副组长,还有另外一所学校的辅导员一起进去了教育局,出来后和大家说明了情况。
“淳化区,淳化中学。你呢?”
后面发现对接过程中,什么都没有落实。
“那我们在一个区,我们互相照顾吧!”王亦迫不及待想在这个陌生感扑面
吃饭的钱是大家AA的,大家对于顶岗这件事情还是感觉很有使命感的,没想到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竟然是教育局的交接问题。
上车之前,辅导员临时选择了一位美术系的同学作为去泽岗的组长,一位体育系的同学为副组长,负责去当地的对接。
之前,王亦回去了一趟家,王亦没有行李箱。当初报名的时候想着本来也只用一次,离家也近,就用一次性编织口袋装好自己的被子到学校的。现在要去泽岗,她是没有行李箱的。再用编织袋,好像不是很好,也缺少仪式感。
至于为何选择这两位同学,是因为他们身材高大。
“我去淳化区的,牛河中学。”
三点的时候,教育局给出回复,让两个学校的近五十名学生,自己去对应的地方。
王亦所在的省会城市周围,寺庙都是在热闹的市区,像学校一样,总是有拥挤的人群。王亦查过,一路上有好几座山里的寺庙,周围没有集市,孤独又神圣的存在。
还没有到对应的学校,同学们都有点泄气了。
除了手机和自己,王亦的东西都不值钱。
姨妈是一个喜欢买贵重物品的人,没有存款,但是每次都是照顾物品的心情,超过了照顾自己和周边的人,王亦觉得很累。
和他们一起到达的还有别的学校的同学,也是一大巴车的人,他们比王亦他们学校多一个人,他们派了一位辅导员来。
因为一开始给王亦他们宣讲的时候说明,对方校区会到教育局接王亦他们,而且学校会对应提供食宿。
大巴车上有28位同学都是去泽岗的,人真的很多。
王亦坐在大巴的中间部分,和周围的同学都不熟悉,上车后她就开始睡觉,也不敢玩手机,因为今天会坐五个小时的车,过去后还不知道什么情况,手机一定不能没有电。
其实对于王亦来说是比较近的,但是对于其他离得比较远的同学来说,今天不一定能赶到。组长和副组长都是分配到乡下很远的地方,他们结合实际情况和辅导员沟通了。
第3章 意料之外
回家后去姨妈家借了一个18寸的行李箱,姨妈的行李箱是刚买的,皮质的外表,是为了短期旅行购入的。
直到回来后,王亦也能清楚记得有一座恢弘的寺庙,公路在山脚,寺庙在山顶。山像一个柱子支撑着山上的寺庙,看起来于世间独立存在,不可侵犯。
这次去的地方都不清楚,王亦连电脑都没带。想着如果有必要,就等着下次回家再取。
王亦后来在这条路上来回了好多次,每次都是算着时间,看这座寺庙。
路上的风景很好,王亦平时坐车很喜欢看窗外,看周围的景色,看风土人情的表现。
其实很舍不得借给王亦,但是王亦随口答应了如果弄坏了会赔偿,姨妈就给了,毕业工作后王亦为了这个行李箱赔偿了一堆东西给姨妈。
到了泽岗后,车子直接开到了教育局门口,当时已经下午,车上的人都没吃午饭。
组长和副组长打电话和学校的辅导员沟通了情况,辅导员给出的信息是,让他们找一 个地方先吃饭,然后等领导回复。如果不能在今天将同学们安排 妥当,那么同学们就跟着学校的大巴车回校。
王亦并不因为带得少焦虑,她在上大学的时候从来都是一个极简做派。
王亦小时候在农村,知道每一种蔬菜的名字,知道每一种蔬菜的耕种时间和丰收过程。
却一次也没有中途下车去拜访过,哪里有这个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