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许多可笑之事, 其中之一便是, 白人认为他们比其他野蛮民族稍微开化一点。”
“只有那里的杜吉尔牧师不讨厌我开他玩笑。”
饭毕, 大部分客人告辞。马克·吐温邀请几个中国客人去附近的避难山教堂观摩平安夜烛光礼拜。
现下在大清境内的外国教堂礼拜堂,尽管里面也有不少善人,但由于中国和列强不平等的本质,或多或少都带着居高临下的文化侵略的气息。苏敏官对此警惕,也属正常。
第三次,让苏敏官在后面推她,时速达到了恐怖的八公里每小时。到了院子尽头,完美刹车。
在国内听过的音乐仅限于红白喜事上那刺耳的唢呐,头一次听到和声,霎时被迷住了,仰头静听,眼里有璀璨烛光。
--------------------
但这里是美国。当地教堂没有那么多历史文化包袱,就当去瞧新鲜。
教堂里有个小管风琴,当地乡亲合唱团轻诵圣歌。一瞬间,全场寂静。
用man指代全人类是英文里约定俗成的用法,她们本土人早就习以为常。也只有她这个外国人能从中作梗, 引申出不一样的意思来。
林玉婵一问才知道,新英格兰地区生活富足,少有因性别和贫困遗弃婴孩之事。倒是因宗教原因,私生子极受歧视,就算父母健在,也没人愿养着丢脸。于是教会接收,除了孤儿院,还有给失足未婚妈妈提供的培训就业机构,福利链条已是十分成熟。
(There are many humorous things in the world; among them the white man’s notion that he is less savage thaher savages.)
然后做出个等待掌声的表情。
林玉婵马上反驳:“这是white men 和 ese men的通病, 我们women不认领哦。”
奥莉薇娅举杯, 环顾在场几个太太小姐:“To the savageness of women.”
绅士们见女士高兴, 只能乐得自黑, 哄笑一番。
但她知道,这种优美无关信仰宗教。只有世代生活在安全富足之地的幸福之民,才有可能拥有如此宁静安定的歌喉。
寄宿的几个女孩子英文水平渐长, 起码听懂这是个笑话,遂起哄欢呼不停。
什么时候,中国人也能过
本地教会福利院的孩子们披上花花绿绿的桌布窗帘,扮成古人,排演耶稣诞生的情景剧。上了年纪的夫妇轻轻相拥,并排坐在被一排排烛光照亮的棕色木质长凳上。
有人拉小提琴, 演奏《铃儿响叮当》的曲调。客人们用高高低低的调子跟着哼。吊灯上燃着一圈圈蜡烛, 壁炉里的木柴噼啪响,锅中的胡桃南瓜浓汤咕嘟冒泡。刚出炉的苹果派上洒着肉桂粉, 盛在红绿彩纸装饰的盘子里。窗外大雪刚歇, 白皑皑地包裹了常绿的杉树、雪松和冬青,雪团中透出邻人家和煤油路灯的光。
外头的乡亲们在以各种姿势摔跟头,眉毛胡子上挂着雪粒追跑打闹。同一时刻,散布在马萨诸塞和康涅狄格各寄养家庭里的中华学童,也在体验他们人生的第一次滑雪,笑着和他们的新Mom and Dad拥成一团。
-------------------
山姆·克莱门斯——马克·吐温邀请林玉婵和苏敏官去他们位于康州哈特福德的新居共度圣诞节。
林玉婵欣然应约。苏敏官有点犹豫,她笑着拉他出门, 走上刚刚铲过雪的石板路。
大家赞叹。
只有林玉婵的小院里,幼儿园版的雪地小火车一圈圈的转,里面传来一阵阵低智的欢呼。
“欧耶!……再来一次……”
容闳打圆场:“其实把白人换成中国人也一样啦。这是全世界的通病。”
林玉婵也无端湿了眼眶。唱诗班并不算太专业,但精心设计的和声掩盖了音色的不足,教堂的穹顶洗涤了平凡的声音,让它变得立体而空灵,宛如飘在空中的仙乐。
马克·吐温邀请大家试读自己的新手稿。在众人被频繁的金句逗得哈哈大笑时,他冷不丁说:
这些人看到客厅里一群中国男女老少, 都有点惊讶。有的还生出微词, 为什么要邀请有色人种一起, 他们的文化又不过圣诞节。
第276章
其实离春田市也就二十几英里的路程。去了才发现, 容闳也在受邀之列。还有一些当地文艺界名流,都是慕作家之名,前来给他接风洗尘的。
奥莉薇娅一怔, 笑得前仰后合。
“已经两次了。你方才没制止,嘻嘻,晚啦。”
众人面面相觑,都觉得这个笑话并不好笑。
同行几个中国女孩子一开始很新鲜:“咦,这里的孤儿院,男孩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