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对咱们皇家本就不亲,再说下去,怕是要伤了情感,生出嫌隙来。”
殿外两排苍劲的百年古柏林立,屋顶那片片琉璃瓦在早晨璀璨的阳光下折射出异常明亮的光芒,衬得这里的气氛庄严肃穆。
“咱们要看大局。”
就算错过了,待会儿再挑一个就是,也就是晚上一时三刻罢了,耽误不了祭祀太庙的正事。
他拍了拍礼亲王的右上臂,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皇叔,为了这点小事磨了彼此的情份,岂不是得不偿失?”
众人簇拥着顾非池离开武英殿,一路穿过武英门、熙和门,来到了午门。
是啊。
现在该让这孩子知道,宗室的这些长辈都是向着他的,都是盼着他好的。
在玉牒上今上元后顾氏的名下,添了长子——
以这孩子的倔脾气,他们要是再与他犟着,指不定连皇孙也得姓顾。
仪式在礼部官员的主持下,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左宗正庄亲王亲自请出了玉牒,由宗令礼亲王亲手执笔。
殿内众人齐刷刷地闻声望来,礼亲王看着坐在窗边的顾非池,干巴巴地说道:“不改就不改吧。”
礼亲王背着手在屋檐下走来又走去,来回走了好几趟,总算是下了决心,终于点了头:“好。”
太庙是皇室家庙,其他外姓人全都毕恭毕敬地停在了前殿外,唯有顾非池、礼亲王等皇室宗室子弟进了前殿。
如此,顾非池便算是正式认祖归宗了。
原本好好的玉牒里,唯有“顾非池”是姓顾的,与周围其它数以百计的名字显得格格不入,礼亲王只是这么看着就想哭,觉得自己真是对不起太祖皇帝。
这一次可以说是大景朝建国后,最草率的一次祭祀了。
阿池马上就要大婚了,很快就会有皇孙……
“皇叔,如今只有顺着他,待他亲近了我们,相信了我们,来日再让华阳皇姑母劝劝他,待日后皇长孙出世,姓了‘唐’也是一样。”
表面上,怡亲王说得是真情实意,但其实他心里觉得也有点悬,不过这心里话就不好说给礼亲王听了。
虽然不明白他怎么改主意改的这么快,但礼亲王终于妥协了,其他人也不想节外再生枝。
顾非池。
觉得自己将来去了九泉之下,怕是会被列祖列宗一人一巴掌抽死的。
这三个字礼亲王写得艰难无比,几乎是一笔一划。
总得先把今天给糊弄了过去。
礼亲王想着,又看了一眼另一边的壶漏,着急地催促道:“这都巳时一刻了,阿池,我们赶紧去太庙,吉时就快到了。”
“……”礼亲王被他拍得手下一不小心就失了轻重,下巴一痛,手上又多了一根白胡子,心里也有些意动。
“不过,”礼亲王话锋一转,又强调道,“阿池,你年岁也不小了,得早点大婚才行。”
怡亲王心里如释重负,笑吟吟地推开了武英殿的门。
他带头跪在了蒲团上,将犹带墨香的玉牒供奉到了神案前,又行了三跪九叩之礼。
午门广场上,已经聚集了近百人,黑压压的全是人头。
从前祭祀太庙这样的大事至少要提前一个月准备,主持祭祀的人还得提前斋戒沐浴三日,可这一回,事情实在紧急,礼亲王也顾不得这些繁文缛节了,生怕皇帝等不及突然就驾崩了。
顾非池听他提到大婚,甚是满意,优美的唇角泛起了一抹浅笑,连带眉目也柔和下来。
见状,礼亲王松了一口气,暗道:怡亲王说得对。顾非池这小子啊,自小在卫国公府长大,对唐家人的情份本来不多,不能再消磨了。
他也就在心里嘟囔两句,话还是没说出口,还笑呵呵地招呼其他人:“我们走吧。”
这十月的婚期还是晚了点,能不能再提早一些呢?
当顾非池出现的那一刻,整片广场都安静了下来,仿佛时间停止般。
皇室宗亲、勋贵功臣、以及朝中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全都聚集在了那里,只等着顾非池与礼亲王他们一起前往太庙。
殿内弥漫着一股子浓浓的檀香味。
叔侄两人就又进去了。
徐首辅嘴角又抽了抽,心中暗道:这所谓的吉时不就是礼亲王随便挑了一个最早的时辰,非让钦天监说这是良辰吉日吗?
礼亲王看着跪在他左侧的顾非池,神情一肃。
越快越好!
气氛一片肃然。
这些人随大流地朝南而行,经过端门、承天门,走了约一盏茶功夫,从长安左门进入太庙,又穿过三重高墙,这才来到了位于太庙中央的前殿。
怡亲王边说边注意着礼亲王的神色变化,放软了音调叹息道:“阿池这脾气,侄子我也是看出来了,那是谁都劝不了的。”
亲眼看着墨迹干涸,礼亲王又矛盾地感觉如释重负,总算是了结了一桩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