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了半天,但说不出接下去的话来。
折子上赫然写着:第一名,金陵谢氏子,名愈。
冯掌院点头认可,虽说用词不是那么的精巧,但从行文结构和文章质量上来看,忝为前十并无问题。
“什么办法。”周尚书和冯掌院异口同声问道,随即又冷哼一声,同时别过头去。
三人难得达成了共识,遂由周尚书执笔,将这一科的名次写上奏折,上报内阁。
谁知道李祭酒却露出个胸有成竹的微笑:“冯掌院也认可,这几份答卷水平堪为前十?”
“承蒙皇爷信任点了我为副主考,老臣必须对皇爷负责。”冯掌院高扬起头,义正言辞:“科举何等严肃,为我朝选拔栋梁之才,万万不可被你这等肮脏的手段污染。”
此时冯掌院的还皱着眉盯着李祭酒,一副不说出个子丑寅卯绝不罢休的样子。
周尚书被这话气了个倒仰,手颤抖着指着冯掌院,“你、你、你”
“诸位再看,这样可行?”
“周尚书,冯掌院,都冷静下来,事情还有别的解决办法。”
“你们看这几份卷子。”李祭酒将手中的拿着的几份答卷递给二人。
歇了口气,接着说道:“若周尚书真要一意孤行,那老臣一定将所有事情,全部如实禀告皇爷。”
周冯两人满腹疑虑地打开翻阅了起来。
见着周尚书脸红脖子粗,冯掌院也怒目而视,一直默不作声翻看着其他答卷的李祭酒打起了圆场。
却原来,李祭酒将前十里靠后的几份答卷抽了出来啊,再换上特意挑出来那几份北人的答卷,这样一来,前十里北人四人南人六人,考虑到南北方文风的差异,就算魁首给南方来的谢愈,其他人也挑不出毛病来。
周尚书看得稍慢一些,但很快也看完,听了冯掌院的评判,不由在心里默默点头,但周尚书此人老成持重,知道李祭酒不是无的放矢的人,虽然心里有着和冯掌院同样的疑惑,但默不作声地等着解释。
“这就好办了。”李祭酒迅速动了起来,将摆好的答卷调整顺序。
“李大人这是何意?”冯掌院的学识精通,粗粗看过便能评判出这答卷的水平:“这卷子水平还成,但说破天也就前十,要让这顶了谢愈的魁首之位,我可不服。”
要知道非进士不入翰林, 非翰林不入内阁, 进了翰林的人那都是储相人选,正常流程是在翰林院历练上几年,再去六部当差或外放熬资历,一步一步往上走,像冯掌院这样一辈子待在翰林院的人,也是独一份。
周尚书摸着胡子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好。”
昌永帝年少登基,迄今已御极多年,科考也办过许多次,将答卷大致翻过后,便御笔一挥,用朱墨在奏折上写下:“可”字。
随即看向冯掌院,却只见冯掌院也在微微颔首。
是为何这么多年, 冯掌院一直在翰林院里没有挪窝。
经内阁票拟后,这份奏折终于到了昌永帝的案头。
待六部的长官们收到这份批复后,便紧锣密鼓的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