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衍和杨祚打退了胡遵的一次又一次进攻,越来越发现魏军的战斗力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而且似乎兵力上也没有之前预料的那么多。
司马懿轻轻笑道:“公孙渊打算在辽河一线拖垮我们,此乃公孙渊的奸计,我军自然要给公孙渊几分薄面,好让公孙渊以为我军已经中计。反之,公孙渊的主力和粮草都在这儿,老巢襄平必定空虚。我们直接进攻襄平。”
辽东大将卑衍和杨祚以为是司马懿的主力杀过辽河了,赶紧将大军移向辽河以南防御胡遵的进攻。
见卑衍等人中计,司马懿立即下令,全军向北,渡过辽河,直扑襄平。
司马懿目光如炬般看着毌丘俭,不怒自威地说道:
两人率军与魏军打了一天一夜,期间卑衍甚至用上了巫术,给己方的部队祝由,以提升己方的战斗力。
“公孙渊认为我军孤军远征,不能持久。所以,他一定先在辽河抵抗,然后退守襄平。”
一切都如司马懿所料,辽东的主力果然全部在辽东一带。
毌丘俭顿时眼前一亮,心中叹道:“司马懿果然不愧为可以和诸葛亮旗鼓相当的厉害人物,竟然如此轻松地就破解了公孙渊的计策。”
当年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诸葛亮曾经给司马懿寄去女人的衣装,嘲讽司马懿不敢应战。
“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这是司马懿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毌丘俭觉得司马懿的确不但说到而且也做到了,不由得对司马懿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敬畏。
后来才发
卑衍等辽东将领见到魏军大量骑兵越过了壕沟杀奔过来,又看到漫山遍野的军旗,认为是司马懿所有主力都在进攻辽河以南,想要打通通道与自己决战。
司马懿麾下有近十万大军,而自己只有三万五千大军,若不是使出全力,肯定是挡不住司马懿大军的,于是卑衍和杨祚率领三万五千主力南下,要凭借地利,抵挡住司马懿的主力。
毌丘俭作为司马懿的副将,再次率军来到辽河这个自己兵败的地方,不由得十分唏嘘,他向司马懿请教道:
毌丘俭听完默默颔首:“那太尉以为,公孙渊会采用哪一种?”
当众羞辱司马懿,这在古代算得上是奇耻大辱,这样的屈辱,司马懿还是忍了下去,麾下将士的怨气,司马懿也吞了下去,最终,司马懿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奏效了,诸葛亮寿终正寝,命丧五丈原。
于是激动地笑道:“太尉果然用兵如神,好一招瞒天过海之计啊!”
“对公孙渊来说,弃城而逃是上策,拒守辽东是中策,死守襄平是下策。”
司马懿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对毌丘俭说道:“我料那公孙渊,必然会在辽河西岸屯驻重兵,囤积大量粮草,然后逼得我军无法通过辽河,待春汛以来,便可以故技重施,用水攻对付我们!”
“所以太尉认为公孙渊会采用中策?”
司马懿颇为自得的说道:“公孙渊小儿,一些小小伎俩,如何瞒得过老夫的眼睛。当年老夫和诸葛亮在雍州对阵的时候,那才是一段穷尽心力、热血沸腾,令人难以忘怀时光啊!只可惜诸葛孔明已经逝去了,可惜啊可惜!”
当曹魏在雍州和荆州节节败退之时,率领着大军杀入辽东的司马懿,却一路推进的很顺利,大军在三月中旬便一路攻城拔寨,攻到了辽河一线。
毌丘俭有些不解:“既然太尉算准了公孙渊的计谋,为何又要引大军至此呢?”
于是司马懿派出胡遵,领了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带了五千面军旗,在辽河的南面往来奔驰,做出一番战旗密布,主力要从辽河的南面进攻的态势。
经过斥候查探,果然在辽河以东,公孙渊几乎派出了他的全部主力,将辽东三万五千精锐全部囤积于此,由大将卑衍和杨祚率领。并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还挖掘了一条长达二十里的长沟壑,以阻挡魏军进一步深入辽东。
毌丘俭知道司马懿对于诸葛亮还是很尊重的。有时候,尊重对手并不意味着示弱,反而更能代表一个人的胸怀。在毌丘俭看来,司马懿对诸葛亮的尊重,反而显示出了司马懿是一位大丈夫。
司马懿笑而不语。
司马懿默默地眺望着辽河,澹澹地说道:
大军在司马懿的命令下,在辽河以西扎营,上一次,毌丘俭也选择的在此处扎营,结果被公孙渊以水攻打得大败而归,他有些不理解为何司马懿还会选择这里扎营。
胡遵率领五千骑兵奋勇冲杀,跨过了公孙渊苦心挖掘的壕沟,突破了层层围堑,做出一副要与卑衍和杨祚决战的态势。
“太尉认为公孙渊会用什么计策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