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哥哥你也知道,诸如天灾暴发,大量人口涌入城镇,而没有工作的时候,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情。”
就是这么做,多少对自家弟弟有些不道德……
只要齐国大力投建某种工厂,那大明跟着照学便是,以大明的体量,一旦开始仿制,那创造的就业岗位恐怕能让齐国望洋兴叹。
“蒸汽机工厂,水泥厂,化肥厂,饲料厂,自行车厂,橡胶厂……”
“往小了说,养活三百万人,往多了说,那就是一两千万人。”
朱由校听懂了朱由检的话,虽然他不知道怎么扶持新兴产业,但他会学啊。
“这些工厂的出现,解决了大概三百万的就业,养活了三百万个家庭。”
他弟弟扶持的办法就是大力建厂,通过皇店来贩卖东西,然后创造需求来继续扩建工厂。
“我说这些,只是想告诉哥哥,除了开垦耕地,国朝还有很多手段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其中科技创新导致的新兴产业就是最大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存在。”
“这还是纸面上,实际上国朝工厂的工钱基本是二十文到六十文,加上节日和补贴,工人的收入基本在八两到二十五两。”
朱由检采用了最通俗易懂的话,甚至举例子说道:
“八两银子,这可以买最少十六石米,而十六石米的产出需要最少十五亩田地,能养活最少四个人。”
百姓就业问题。”
“如果没有蒸汽机,那蒸汽机工厂的工人会怎么办?他们只能在田地里刨食,或者进城做工。”
“因此,哥哥万万不能荒废军备院的研究,不仅不能克扣经费,还得在经济增长变慢的同时逐年加大投入。”
“也就是说,每增加一个工人,就能养活四个人,而每户百姓家中若是能有两个工人,那基本可以隔三差五的吃肉。”
朱由检念着一个个工厂的名字,最后说道:
想到这里朱由校心虚的看了一眼朱由检,朱由检还毫无察觉的在说着关于科技创新的好处,生怕朱由校某天对科技创新失去了兴趣。
殊不知,他这好哥哥眼下已经开始惦记起了他,日后都准备摸着弟弟过河……
“至于燃哥儿那边,我也会好好交代,把弟弟的话原封不动的告诉燃哥儿。”
“弟弟放心,我会一直在意军备院,一旦有了不错的创新,也会大力扶持的。”
“一个工人,以国朝工厂最低十文工钱每日来算,加上节日补贴,一年基本能保持四两的收入。”
朱由检说了那么多,就是想要自家哥哥一直关注科技创新。
他弟弟这么做,那他照学便是。
更何况,自家弟弟日后去了齐国,恐怕也会创办类似军备院的存在。
“这些工厂所生产的东西都是大明未曾拥有而眼下最受欢迎的产物,这就是新兴产业。”
“工人越多,农民就越少,而农民少,个人持有土地就会增多,积攒财富也就更容易,对天灾人祸的抵抗力也就更强。”
“国朝现在有一百二十二个工业区,五千七百三十六个工厂。”
“经济问题就是一个朝廷最大的问题,如果百姓安居乐业,有工作,有饭吃,能丰衣足食,他们自然不会寻求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