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杨荣和胡广几个人就惨了。
亦失哈:“……”
吴同非但不怒,反而大喜:“对对对,哎呀,真教吴某惭愧,当初就觉得颇有遗憾,今蒙贤弟指教,方知问题出在何处。”
此后,又与人相互换了名帖,端的是如鱼得水一般。
“陛下……”亦失哈道:“东厂自犯下大错之后,如今……为了亡羊补牢,倒也尽力地查探了一下,却发现……近几日……在这和州,突然许多士绅成群的聚集,且牵头之人……活动异常的频繁,都是打着诗会和谈古论今的名号,其中……对朝廷颇有微词。奴婢在想……这些……是否就是陈登的余党,此时借以以文论友的名义结社,别有所图?”
于是,二人又谈及书画和文章,吴同将自己近年所作的几首诗出来,请马愉斧正,马愉倒也痛快,竟是直指了几处缺憾。
马愉告辞的时候,吴同亲昵地将他送至中门,彼此相互作揖,吴同道:“记得明日巳时醉仙楼,到时还要请贤弟赐教。”
想到这个,亦失哈便忍不住羡慕张安世。人和人是不同的,人家张安世有底气。
朱棣对于这个马愉,也有很深的印象,便道:“朕当初见他,倒像忠民,熟料……”
这里早有许多的读书人在此了,都是来参加诗会的,吴同一一介绍。
亦失哈兴匆匆地来,却见朱棣和张安世正在论事。
张安世:“……”
张安世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终于知道,为何那马愉非要跑来找他了。
朱棣呷了口茶,皱眉起来,道:“如此硬气,那就不是寻常的乱党了,必有更大的图谋。”
当时还觉得这个家伙过于谨慎,过于小心呢,没想到……这家伙居然如此的深谙人性。
朱棣瞪他一眼道:“有话便说。”
倒好像要恨不得,将这天下各处至和州避祸的读书人,都要认识一个遍一般。
亦失哈如今已显得谨慎了很多,毕竟这一次陈登一案,直接一闷棍将他砸晕了,到现在还没有缓过来呢!
“是。”张安世道:“臣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关照过陈礼,教他再想办法。”
次日,马愉便如约来到了了醉仙楼。
一连数日,马愉几乎忙的脚不沾地,不是赴会,便是登门造访,这马三跟着马愉,人都麻了。
朱棣的行在里头,这朱瞻基好像一下子失踪得无影无踪一样,不过朱棣不以为意,他自知自己这孙儿要忙碌的事太多,他倒也怡然自乐,每日都会有从南京城送来的奏疏来,作为皇帝,该干的事儿还是老老实实地干,可作为皇帝,衣食住行都是尽可能的好一些。
亦失哈蹑手蹑脚地站到角落里,听到这里,便忍不住道:“陛下,奴婢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有时候论大胆,亦失哈是真服张安世。
当初不做状元,舍弃了功名要经商的,是自家少爷,现在又凑读书人热闹,与人谈诗,讨论书画,阐述功名文章的,还是自家这位少爷。
看,朱棣听罢,脸色反而温和了不少。
彼此之间,好像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很快便已熟络。
张安世抬眸看着亦失哈道:“此人是谁?”
询问的,自然是那陈登是否有了突破口。
以至于连生意上的事,他家这位少爷也来不及过问了,连查账的时间都没有,几乎是从早到晚,不眠不歇。
张安世的神色不太好,正沮丧地道:“陛下,这陈登,倒也硬气,此人心怀死志,死也不肯开口,这样的人……说起来,臣也对他佩服。”
马愉道:“绝不敢延误。”
“叫马愉。”亦失哈道:“就是当初那个状元,此后从商,买卖做的不小。”
这种比较,也不是普通人能敢这样和皇帝说了。
张安世又道:“还有一些事,陛下,这几日,臣倒是……和
读书人之间就是如此,若马愉只是寻常读书人,指摘出一些错误,或许别人要翻脸,可马愉乃赫赫有名的北地状元,指出了错误,这吴同非但不会觉得唐突,反而乐于接受,甚至认为这是一桩美事。
毕竟行在很小,宽敞的地方,自然是陛下拿去起居,几个文渊阁大学士,还有几个部堂尚书,只好一起塞在衙署的签押房里办公,私人的值房是没有的,大家摆着案牍,各在一处角落里拟着票拟。
张安世笑了笑道:“陛下,这与读书人交往,也算罪过吗?若这样说的话,皇孙在和州,也与不少读书人和聚集来此的读书人颇有往来,难道皇孙殿下……”
众人都听闻过马愉的大名,纷纷见礼,马愉本就是读书人,如何应对,如何谈吐,又如何机智与人打趣,早已是融会贯通,谈及诗文,也总有几句惊人之语,引来大家称好。
朱棣听到这些,立即警惕起来,皱眉道:“在朕的眼皮子底下,也敢如此?”
一连数日,和州都是阴雨绵绵,空气中弥漫着冰凉的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