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没想到,就被扶苏这样轻而易举地提了出来。
苏开口普及水泥的概念,大臣们全都眼前一亮。
这可是关系到皇家威仪的事情!
一辆马车不远千里而来,一路翻山越岭途中货物损失,家畜途中要修整,货车长时间颠簸也容易损坏。
“驰道给民众使用?这莫非是陛下的意思?”
此言一出,大臣们全都陷入了沉默,齐齐愣在原地一动不动.
别的不说,驰道很大程度节省了时间以及提升了运输效率。
“诸位大概忽略了一个问题,驰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建设一百万丈驰道完全可以开放给民众使用,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可以使用驰道,岂不美哉?”
各种不良因素加起来,这时候给这些商贾们一个选择,掏钱走驰道,还是继续走山路,恐怕正常人都能做出正确选择。
暂时按照通行时马车上承载的人数收费,按照人头结算费用。
明明可以抢钱,扶苏还特地修了九条驰道给大秦子民使用。
听着扶苏的话语,大臣们也纷纷点头,算是明白了这个概念。
水泥路铺设完了,能有多少损耗?
大家都是有钱人,收一笔过路费没问题吧。
如今闲杂人等都能随意在驰道上通行,这岂不是乱套了?
如今驰道还只有一小段,要说收费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
“车马通行,势必会让道路产生一定的磨损,收取这个通行费用,也只是为了出于维护道路的目的。”
至于养路费之类的概念,扶苏也就算在人头上了。
秦驰道为三车道,中间为皇帝专用,两边则为旁行道,可供吏民使用。
水泥路铺就的驰道一路平坦,一天跑个四百公里左右轻轻松松,收点过路费那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旁行道没有铺设枕木,自然坑坑洼洼凹凸不平。
即便是老谋深算的大臣们,听到扶苏的举措,也不由不寒而栗。
“其中,平民可以免收过路费,但是做生意的商贾富商,乃至各地要来办事的官员,想通过驰道的话就必须要付出过路费。”
驰道通往全国畅通无阻,一天可行四百公里左右,花点钱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等建成以后,完全可以从长计议。
光是这一点,就筛选了大部分的人,而且这个时候能拥有马车上驰道的会是什么人?
比如一百丈左右的路程,就象征性收取个一文
驰道则畅通无阻,平日里只有传递重要消息警报时,传檄人员才可以使用三车道的驰道。
紧接着,就听见扶苏在这个时候,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要论压榨,还得看扶苏。
别的不说,曹植一代才子就因为酒后轻狂误走了皇帝的驰道,直接葬送仕途。
九条驰道都建好了,还想白嫖?
嚯。
“非也,我大秦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符节,没有符节就不可能进出城门,既然能够出城,那就必然是遵纪守法的大秦好公民,既然这样,使用驰道花费一部分钱不是应当的吗?”
那是不可能的!
先秦时期马车规格不算特别麻烦,即便是明朝时期各种种类规格的马车,算上车轮、车轭、车轴、车板、车辕总重量也不超过一吨。
一用水泥,原料完全可以不用枕木,何况制作水泥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原料基本上随处可见。
修路还能收费?
大臣们也议论起来,关于收费的合理性。
算下来一辆马车总运力大概也就在两吨左右。
扶苏他真的……实在是太仁慈了。
冯去疾皱了皱眉,很是疑惑。
况且驰道带来的变化,那可真是翻天覆地。
讨论了一番,他们发现此事的确可行。
况且,这是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啊!
就算天天满载经过无数辆马车,这也对水泥路基本造不成太大的损耗。
别的不说。扶苏的话的确很有一番道理。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过路费。
又不是动辄几十吨的大货车经过,哪怕铺设出来的水泥土质量不如现代的水泥路,那也可以说绰绰有余了。
驰道毕竟是古代版的铁路,一般人不会闲着没事跑驰道上去往全国各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