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五太太见状就问丈夫是怎么回事。
“是吗?”何氏闻言忙笑道:“那就借老太君吉言了。”
陈五太太这心里就七跳八下的。
“我明白你的意思,可侄媳妇是安国公府那位老太君的外孙女。这两年,你也看到了那位老太君对侄媳妇的重视,他们小夫妻现在也还没有长子。你若是把侄子带到任上去了,只怕那位老太君会不依。”陈大老爷是这么对陈五老爷说的。
陈五老爷回去时,步履就有些沉重。
“他现在读书的功夫还没到,我想带他去地方上看看民间疾苦。”陈五老爷是这么解释的。
不过在陈五老爷说要将陈七爷也带到任上去之后,陈大老爷等人就有些犹豫了。
“你说你想外放到中南那边,那边生活艰苦,只怕老太君那边不舍得让侄媳妇过去。”陈二老爷也不甚赞同的道。
“我都这么大年纪的人了,也不想求什么名利了,只盼望能在最后为百姓们谋些福利吧。”陈五老爷就道。
彼时老太君正在老君堂乐呵呵的看着一屋子的孩子在院子里玩,听说陈五太太来访,便让人把二姑母也请了过来。
能看的出来秦伯之是个早慧的孩子,他虽然只有两岁多,可却知道让着陈九姑娘。
老太君和何氏说话的时候,秦伯之就由奶娘领着和寒姐儿的女儿陈九姑娘在一起玩。
因此陈五太太就对陈五老爷道:“要不然,我去安国公府问问老太君的意见?老太君若是同意的话,自然很好。若是不同意的话,那就算了吧。总不能因为老七的事情让老人家伤心。”陈五老爷觉得陈五太太说的有理,便也应了。
陈五太太是和老太君及二姑母都打过交道的。
俗话说三岁看老,这个秦小少爷看着就是一副聪颖的模样,其父亲知道刻苦读书,母亲也是性情敦厚之人。
陈家其他兄弟们都觉得他这个想法很好,自是十分的支持。
老太君细细打量了秦伯之一番后,笑着对何氏道:“秦太太日后会享儿子福的。”
陈五太太看二姑母果然有些不乐意,心里就咯噔了一下。
她又看向老太君。
陈五老爷中了进士后,并没有像同科一样急着进翰林院,而是同哥哥们说自己想要谋个外放。
“不如让他们夫妻随我一起去任上吧。”陈五老爷又道。
二姑母听明陈五太太来意后,颇有些不情愿。
老太君看了就更喜欢秦伯之了。
她知道老太君心胸开阔,若是好好和她商量,未必不能成事。
老太君笑而不语。
哥哥们都赞同自己去外任,但对自己要将儿子带到任上却不太赞同。
陈五老爷便把哥哥们说的话告诉了陈五太太。
这样的人家只要中间不出什么幺蛾子,必是能起家的。
想是她昨天一时之间想岔了,老太君虽然通情达理,可又有哪个人愿意让自家女孩受苦呢。
老太君也一脸沉思的坐在那里。
陈五老爷一心想要锻炼一下儿子,竟没有想到这一点,闻言就有些懊恼。
第二日,陈五太太便去了安国公府。
陈五太太正想说要不然自己主动打个圆场不让儿子儿媳跟着过去了吧,就听老太君开口说话了。
她们寒姐儿虽然自幼丧父,可也是娇生惯养着长大的,她怎么忍心让她去中南那边的县里吃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