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让儿子秦伯之过来给老太君见礼。
陈家兄弟皆认为,陈五老爷的火候差不多快要到了,不如将书院的差事暂时停了,在家中准备半年,以参加今年的科举考试。
秦文虽穿着破旧,可陈家上至主子,下至奴才对他们一家都是十分和气的,眼里一点看不起人的意思都没有。
陈家自觉因陈家祖上那位老太太积善行德才起了家,自来行事都是十分和善的。
二姑母得知亲家中了进士后,喜不自禁,又是对着魏若千恩万谢了一番,说是多亏魏若给寒姐儿找了这门好亲事。
只是陈家到底还有许多亲友,有些夫人看到秦文的夫人何氏穿着俭薄,态度就有些傲慢。
寒姐儿的长女一岁的时候,陈五老爷和哥哥们商议了一番。
陈五太太就让家中嬷嬷送了银钱过去,过后何氏平安生下了长子秦伯之。
他的夫人陈五太太也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妇人,在寒姐儿未生产之前,她大半时间都随着丈夫在书院居住。
此事过后,秦文就来同陈五先生说他想暂时终止学业,去书院谋个教职。
但他虽然仍将科举中第放在心上,却从未因此放松过对学生们功课的要求。
秦文坚持不肯。
魏若就笑:“这是寒姐儿命中的福德。她是个有福的孩子。”
寒姐儿的公公陈五老爷和夫婿陈七爷都是那等老实忠厚之人,他们虽然天资一般,可胜在勤勉。
此时他已是近五十的年纪了。
陈五太太也出来劝他:“这笔钱算是我们借你的,我们也不急着用钱,你科举中第之后又何尝担心还不上我们的钱呢。”
“这怎么能行呢,不能打扰了老太君的清净。”陈五太太闻言忙道。
陈五老爷中了进士后,陈家倒没有大肆宣扬,只是请了远近亲友到家中吃了顿饭。
陈五太太自也是知道二姑母为人的,她见二姑母邀请的诚心,便笑着应了。
她心内怜惜书院内那等贫困的学子,便时常让嬷嬷们送些吃食给他们。
寒姐儿的长女刚刚一岁多,正是最为可爱的时候。
二姑母也听过秦文的事情,她见陈五太太为难就悄声对她道:“我娘那里清净,不如把秦太太送到我娘那里吧。”
不过她还是跟着二姑母一道去了老太君那里。
陈五老爷十分的痛心,他就对秦文说:“你十三岁才开始正式读书,不过十七岁就中了秀才,有如此天赋不读书实在是可惜了。银钱的事情你不要担心,我会让夫人每月给你家送些银钱过去的。”
可她进来后,见老太君说话和蔼,看她时的目光也很平常,并不因其位高权重对她有任何居高临下或是怜悯之感,心中忽然放松了下来。
学生们但凡有问题请教,他从来都是尽心尽意的给予解答。
陈五老爷在书院任着教职,白日里不得空。他就在晚间回房后继续苦读。
安国公府作为姻亲,自也是要过去的。
陈五老爷辞了差事后,就在家中日夜苦读,终于今科中了进士。
老太君是常年不出门做客的人,可她心疼寒姐儿自小没了父亲,对这个外孙女一向是十分心疼的。
秦伯之年方两岁,其天庭饱满、眉毛浓厚,看起来就是一副有福之相。
老太君身份尊贵,等闲不肯轻易出门,她哪里敢去打扰她老人家。
秦文这才掩泪答应,自那以后,视陈五老爷夫妇为在生父母。
既是老师中了进士,秦文也带着妻子过来陈家赴宴了。
陈五先生的学生中有一个名叫秦文的学生,这个学生极为聪颖,但家境却十分贫困,其妻何氏生产时连请稳婆的钱都出不起了。
老太君和二姑母极为喜爱这个孩子。
二姑母闻言忙对她道:“亲家是知道我娘的,她是最是怜贫惜弱的一个人的。况且她对读书人一向尊重,向来喜欢和秦太太这样性情敦厚的妇人说话。亲家就只管把人交给我,我带她们母子过去就是了。”
寒姐儿生了女儿后,陈五太太虽没在去书院,可仍让嬷嬷定期往秦家送银子。
何氏听说陈五太太要把自己送到安国公府的老太君身边时,起初还是有些忐忑的。
这话二姑母爱听,她听魏若说完话后,笑的眼睛都快眯不起来了。
寒姐儿孕后,陈五太太不放心儿媳便从书院那边回来,住在家中专心照看儿媳。
彼时秦文已经中了秀才。
她有意要为寒姐儿做脸,自也跟着去了陈家。
陈家五太太看了,就专为老太君设了一处厢房,又让人抱了她的长孙女在老太君身边承欢。
老太君听二姑母和陈五太太说明缘由后就笑道:“我正愁没个人说话呢,况且我们姐儿也该有个玩伴了。”
陈五太太一向护着丈夫的这些学生以及其家眷们的,看到何氏被人奚落,心中就有些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