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萝姑娘说,等到以后人们逐渐淡忘了怡红楼,她们便可光明正大地摘掉面具生活了。
“啪!”这时,小高台上传来拍木声,而后,是一阵急促的琵琶声,这像是某个讯号,食堂里立即炸开了锅。
沈萝一边吃饭一边津津有味听着故事。
“阿萝姑娘,你昨儿说想吃米凉粉,今天做了,要不要来一份?”站在桌子后面的员工笑道。
“啪!”连续三道惊木声拉回了红蜜的思绪,她赶紧回过神来,配合说书先生的词儿,弹奏起琵琶来。
红蜜很喜欢坐在食堂里,听大家说话的声音。
阿萝姑娘告诉她们,若是想要回家,那便回家,若是想继续自己在外面,那便要靠自己的双手打拼。
沈萝越想越觉得可行,打了个响指,放下毛笔,“走!”
大家也都知道食堂的规矩,排队来,美味的菜都会有的。
学生和老师有专门的通道,可以打七折,两拨人一起进来,也不会显得秩序凌乱。
她们有统一的服装,有统一的面具蒙面。
想亲眼看看,泉城会变成什么样子。
沈萝和沈娘子刚坐下,只听到外面锣鼓“铛铛--铛铛--铛铛”如此响了三次,这是学生下课、匠人、衙役等各工种下工休息的声音。
沈娘子笑道:“你师爷爷和师婆婆估计也带着秀秀来了。”
桌上的米凉粉,素白素白的,看上去十分清凉。
沈青儒规范了学堂的上课下课时间,衙役们这个时候也只会安排部分人员值守,李修俨管的码头、造船处,还有沈萝的紫菜厂、鱼松厂、餐具厂都是按照这个时间上下工,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
吃货少女又双叒叕躺赢了 作者:一倾山水
沈萝还没喝几口粥,便听到一阵阵说话声欢笑声由远及近传过来。
另一半桌子是一锅锅的菜,这是打饭,需要自带饭盒,价格会便宜一点。
而且,他们可喜欢现在的生活,干劲十足,和年轻人待在一起,好像还越活越年轻了。
这里的拿菜跟后世的大学有点相似,一半桌子放着一碟碟菜,想要哪个菜就把小碟子放在上面,最后结账。
她拿起两个托盘,把其中一个托盘递给沈娘子。
果然,不一会儿,门口便进来了一批身穿蓝衣的少年人、男孩子以及身穿粉衣的少女、女孩子。
饭堂外面挂着许多大字,诸如:干饭人,干饭魂;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这些标语,百姓们能轻易看懂明白。
昨天她提了一嘴,说这天气来点凉粉很不错。没想到今天就做上了。
她选择了自力更生,那时有好几种工作可以让她们选择,她想到自己熟知音律,便选了音律方向,与其他十一个姐妹,组成了一个女子乐团。
绿豆百合粥,来个素炒白菜,再来个肉饼蒸蛋,大夏天的,太油腻也吃不下去。
这也是泉城食堂的特色了,每隔几天就会有免费的小菜送,福利大众。
她们惴惴不安。还以为要沦为阶下囚,没想到,被送进了一个院子。
当然,阿萝姑娘也问过她们要不要去京城或者扬城工作,红蜜没去,她对这个阿萝姑娘很好奇,也对泉城的未来很好奇。
不少人见到沈萝,还笑着打招呼,一个个的,脸上满是笑容。
一批匠人也刚好从外面进来。
第182页
这个月说的是少女花木兰替父从君的故事,每到紧张时,便需要她弹奏琵琶,让说书更具有氛围感。
很好!
红蜜在帷帐后,听着台下人的各种议论声,心中依旧一阵感慨。
走进去,可以看到饭堂三面都是门,这样可以让空间更宽阔,空气更流通。
而招待她们的人,正是沈大人的千金,那个被大家所熟知的阿萝姑娘。
“却说那花木兰一个踉
“昨儿我要值班,还是听同僚回去与我说的,可馋死我了,今天终于又能听到了!”
他们簇拥着好些身穿白衣的先生进来,其中就有胡举人和胡娘子,秀秀站在中间,牵着老两口的手。
数月前,衙役带人清理了泉城唯一的烟花之地——怡红楼,而楼里的姑娘也被衙役们带走。
“开始了开始了!快找个位置坐下!”
可惜下个月要换新故事,轮到其他姐妹出来。
现在,胡举人成了泉城公立书院的院长,胡娘子成了女子公立书院的院长,底下有年轻教书先生帮着,老两口只管巡查监督,也不会很劳累。
“来一个,我拿个甜的。”她笑道。上面的牌子写了,今天的米凉粉免费赠送,每个人只能拿一碟子。
走在街上,远远地就看到了不远处那一个门庭宽阔的大饭堂。正中央挂着一个牌匾:泉城饭堂。其实最深入人心的酒楼茶楼饭堂的名字,不必多么有诗意,不必多么复杂,朗朗上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