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客高兴之极。此行甚是轻松:一路游山玩水,东京又是个好耍之处,小娘子手头一向在钱上又阔绰得很。让他离开,乐得自在。
花丛听了,喜不自胜,就是帮扈三娘整理箱笼时也心不在焉,和此前
讲真,他作的那些诗词,确实是好…
“千真万确,当时他就在辟雍的门口,和一大堆同学交谈。”她可没好意思说,当时王伦正对着她口中念念有辞地大诵什么“君子好逑”!
王伦满心欢喜,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啊!只要和花荣关系处得好了,自己未婚,其妹未嫁,机会总是多多。
花丛一下子跳起来,然后回过头看到花荣,赶紧又站定,但眼里有说不完的激动。
“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么说就见外了!”王伦好不容易等到这个机会,哪里容得他拒绝?所谓机会,就是有一丝可能就要紧紧抓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机会…
见王伦的热情不是作伪,花荣有些疑惑,却以为是扈三娘的交情,毕竟王伦脱口就说出三娘的排行。本着多结识朋友的想法,他也就笑着应了。
王伦,等于山水郎?虽说这是个大家都知道的事实,但当具体的人来到他面前时,他却反应不过来了。
花丛一下子眼睛亮了:“姐姐确认这个王伦是在辟雍见到的?”
“方才他不说晚上要请三娘小娘子的么,妹妹可到晚间再问他!”花荣对妹妹的反应丝毫不觉得奇怪。并不是后世才会追星,大宋对于有学识的文化人的敬仰不亚于追星。
王伦已俨然有这种直逼柳、苏的趋势了。
说是万人传唱也不夸张。妹妹花丛在家里无事,后来有一日便得了他的几首诗词,十分钦佩。
扈三娘的箱笼并不多,花荣这时候当然是义务的劳动力,便和庄客一道把行李卸下放进屋里,彼时扈三娘和花丛已经聊开了。
扈三娘自然不会乱说:“就是一面之缘,奴家在去武学科之前在辟雍问过路,就此遇见。没想到他也住在附近,又正好碰上。”
虽然没有见过山水郎,但这位山水郎尚在辟雍读书是众所周知的事,这也让同为国子监的一拨人主动帮着他扬名立万----传扬出去,这也是沾同年的光。
“姐姐认识刚才的那个人么?”花丛问。
要不是确实有事,他肯定也要帮着他们卸行李的。不过既然得了应承,他也就见好就收,和花荣告辞道:“小可还有件急事要办,就不和花兄弟多叙了,咱们晚些时候再见!”
“岂敢劳驾王兄…”花荣自然要推辞的,毕竟不熟。
像著名词人柳永也是北宋一位炙手可热的偶像。柳永创词韵调丰富、雅俗并陈,是当时全汴梁的歌妓心目中的“全名偶像”。这些女艺人们到底有多喜欢他呢?当时有流言传说:“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既然到了地方,她也就跳下马车来。
对于山水郎是谁,扈三娘真没听说,但是花荣肯定听过。东京大街小巷,现在还有谁没听过山水郎、王青山之名呢?他虽是武学科,却也颇有耳闻。
要说花荣最得意的除了他的武艺和箭术,第三件便是他博学多才的妹妹了。尽管父母早亡、家境不好,却没妨碍她识文断字、文采飞扬。
“王兄盛情,敢不从命!”
扈三娘乐了:他刚刚又是寒暄又是扯些没营养的事时,也不见得有多急啊,现在溜得倒快。
作为武人,他对于有才华的文化人其实是很欣赏和羡慕的,花丛这么一说,他竟然一下子愣了。
花丛的马车是租的,所以花荣付了钱之后车夫便赶着车径自走了。扈三娘的车却是自己庄里的,连车夫都是庄客兼任,这里又停不得。想了一想对庄客道:“你先把行李卸下,然后寻一处车马店歇下,三日后再过来找我!”
扈三娘奇了,看花丛的表情似乎是见到了什么让人极为惊讶的事情。
“哥哥,姐姐,这个王伦不会就是那个山水郎的王伦吧?”
说着话时,又是作揖又不忘了和扈三娘打招呼,却一溜烟地跑了。
其实学里有布置一些关于儒家的文章作业,大都是由她代笔的,否则他也没那个精力浸淫武艺----很多时候,文武双全是个神话。
像苏东坡才情卓绝,他自然也收货了一大批粉丝。相比于他作词为偶像发声的做法,他的粉丝的追星行为就比较接地气了。苏东坡当时喜欢戴子瞻帽,稍不留神就引领了一波时尚潮流,大家都争相模仿,此外还有“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东坡壶”等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明星周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