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王伦两人一脸疑问,闻学究叹了口气道:“此事说来话长,兄台且随小可到寒舍小坐。”
只可惜里正不在,白跑了半天了。
闻学究说他的家是寒舍,一点都没骗人。果然是“寒”啊,通共一张桌子,两张椅子,害得宋万只能站着。但是其人并没有不好意思的表情,而是大大方方地解释:“寒舍向来少人登门,小可也一向是吃住在塾里。”
害怕雨下大,王伦没有多耽搁,正准备回城,尚未离开数步,那妇人便唤道:“官人且慢走,学究来也!”
“嗯?”闻学究一愣,他倒没想到王伦竟然看中那边。若是居住,自然是村子里人多热闹些;若是如他所说去东京做生意,那边更不方便。而且王伦一个秀才,买那么多地做什么?他一看就不是庄稼人!
见他发呆,保正家的还以为他不知道此地的风俗,便认真地解释说:“闻学究是奴家村上最有名的教书先生,他的话和我家保正是一样的管用。”
不远地便见一个中年男子拐过来,戴着方正的花顶头巾,穿着宽博的衣衫很拉风地走来。这个装束是宋代文人的标准打扮,称为“高装巾子”,并以此为高雅。很多著名的文人都有引领风潮之作并以其人名字命名,如“东坡巾”,“程子巾”、“山谷巾”等;也有以含义命名的,如逍遥巾、高士巾等。
东京城里房价贵都是知道的,但在农村,房子却又不值什么钱,因此有许多生意人都在近郊租房住或者直接买地建房,这并不奇怪。闻学究便笑起来,也许同是读书人,他对王伦的观感不差,也许本身就是古道热肠的人:“阁下看中哪块地?若是价格合适,闻某可以帮忙的。”
为何买不得?
这样,也就给他的话作了铺垫:“所以家中连茶都没的,两位兄台休怪。”
“在下王伦,这位是在下的兄弟宋万,我们兄弟两人想在贵处买地建房,方便到城里做生意。特来央求里正。若是事成,小可另有谢礼呈上。”
也许都是文化人,惺惺相惜吧。
“闻学究请了。”
闻学究看着面前的两人,一个文质彬彬,一个身材高大,不该是一类人却很和谐地站在一起。尽管略有狐疑,却很自然地接过王伦的话:“两位是?”
原来如此!不过闻学究却摇摇头道:“那块地却买不得!”
读过《水浒传》的都知道,学究就是秀才,是读书人的通称,在大宋朝其实算是最低等的功名。像智多星吴用一出场,就被晁盖等人称为吴学究。
读书人之间好沟通,王伦确实对那块地和那处房子非常喜欢。不说地势很好,也适宜建工厂,便是那房子都是现成的----他在这边建工厂,也得有地方住啊!
这时候忽然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空气却一下子十分清新。穿越到大宋可以穷、可以落魄,但呼吸的空气绝对是污染极小的,这也是此来数天唯一享受到的好处。
“唉!”闻学究叹了一口气道:“还不是因为‘立法索民田契’闹的!”
原来如此,不是吴用,王伦暂时把好奇心放下了。大宋学究何止百十万?不是每个学究都是吴用的。
等到此人临近,看起来便觉气度不凡:不过三十五六年纪,颔下一缕长须,飘飘然如诸葛之亮,气昂昂又如关云之长,一看便生亲近之意。
通常,能做里正的,要么是一方豪强,要么是宗族之长,他们在地方是很有影响力的。如果能得到对方的帮助,不但买房省事,就冲着工厂建在人家地面上,礼节性地拜访也是必要的。
但是王伦的下意识反应却是一愣,难道我在这里碰到了吴用?
土地买卖并不鲜见,便是这村上也有近半数人家是外地来的新村民,闻学究看来习以为常了。这村上,其实便有两户人家想卖了房子到东京去。
“我们兄弟相中了村东头河边的那块旧宅和周边土地,便是价格好商量。”
见他愣住,王伦便解释道:“在下是想建一处作坊,还有仓库等,偏僻处却是安全,又便于隔离,也不影响村民耕作。”
王伦人生地不熟,不管是有主之房或者是官府判房,想买地,作为地方最大的“官”,里正的作用必不可少。
这些土地
这都不是王伦关心的,他只想知道,“请问学究,那户人家为什么被封了?却又为何买不得?”
其实它的本意是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不过在乡间,读书人的地位还是颇高的,像王伦如果回乡,有很大概率会被村人称之为王学究的。
宋万和农人打交道是极顺手的,很快找到本地保正的家,可惜正巧本人访友去了,只剩下个妇人在家。王伦等了片刻,知道不巧,也只能怏怏辞别了那妇人,说明了得空再来。
“当今天子钻研奇山异石,可是内帑不够。阉人杨戬,为了取悦今上,受奸人启发搞了这个法令。不仅在民间彻查公田,西城所还将荒山荒地、废弃堤堰、沙滩淤地等不适应耕种的土地也登记在册,鼓励百姓耕种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