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专家’说贱民和平民不会造反,康熙帝自然不会执着于给婆罗门教的贱民和平民带去平等的荣光。
在印度教中,达利特连人都不配当……
当汉人中的精英人才都为大清效力了,自然也就不会有多少汉人的精英人才去研究如何造反。
康熙帝细心求教道。
这只是种姓大类的分配,在每一个种姓中,都有不同的小种姓,决定了同一种姓中的地位高低。
没有包衣奴才的八旗,还能称得上是八旗么?
物极必反么?
其中婆罗门主要从事宗教行业, 可以倾听神灵的声音,刹帝利则是掌握世俗权力,也就是当官和参军的人群。
印度学者没有提达利特这个不可接触之人,也就是被排除在四大种姓之外的奴隶。
而八旗制度说白了就是一种另类的奴隶制度,不然包衣奴才算什么?
康熙设定的八旗制度属于军事体制, 科举考试选拔的则是文官和地方官。
“陛下果然睿智过人。”
“你的意思是,在印度,是依靠出身血统来决定谁才能当官么?”
康熙帝给印度教高种姓准备的八旗都是旗人大爷的位置,下面还有包衣奴才的位置留给印度教的平民和贱民。
如果当初大清控制下的汉人也那么老实,康熙估计做梦都会笑醒。
不过小种姓之间没有大种姓那种不可跨越的屏障,是可以凭借自己能力得到晋升的。
印度的婆罗门教将印度人分为四大种姓和一个被排斥在种姓之外的奴隶,印度的婆罗门教是印度次大陆上首屈一指的宗教, 信徒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
所以,印度的权力全都被婆罗门教的高种姓群体垄断了,如果陛下用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员,恐怕会遇到比奥朗则布还要糟糕的叛乱。”
“陛下,印度北部还有一个崇尚人人平等的锡克教,他们跟印度教不同,跟天方教也不是一个路子,一直是奥朗则布的主要反对者,战斗力要高于印度教教徒组成的军队。
只可惜,这一进程被天外邪魔李长青打断了……
康熙帝笑了笑,说出了自己对印度统治的方式。
这个锡克教是杜绝奴隶制的信仰。
“朕打算在击败奥朗则布后,在印度开科举,建立印度八旗,不知是否可行?”
在康熙帝眼里,打败奥朗则布不难,难得是如何面对印度次大陆庞大的土着人口基数。
既然婆罗门教只有高等种姓可以当官,那科举就设立一个门槛,只有高等种姓可以参加考试,这样总可以了吧。”
“宗教的事情朕还是很开明的,不会干涉婆罗门教的内部事务。
下层的平民吠舍和贱民首陀罗,是没有资格当官的,他们世世代代都供养着高等种姓,所以陛下不用担心这些人会出现乱子。”
“陛下,万万不可啊。
血统论他懂, 但丝毫不给底层平民上升阶梯,这种制度真的不会逼出民乱么?
“陛下英明!”
显而易见的,康熙帝设立的印度八旗,就是专门用来养印度教高种姓的。
锡克教的教徒十分反感人种等级制度,也不愿意讲究出身血统,只看能力。”
康熙帝一听就明白,印度学者的意思是等级森严的八旗制度不适合锡克教教徒!
“朕现在就派人去说服那些印度将领,让他们知道朕的大清是包容度极高的国家, 他们不光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官,还能在只看出身血统的印度八旗里当值。
印度八旗只招收婆罗门教高种姓之人!”
有哪个统治者会拒绝一群不敢造反,只知道吃苦耐劳的平民和贱民呢?
天方教教徒同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当然,也可以选择加入回八旗中。”
“陛下,婆罗门教的教徒中, 婆罗门和刹帝利是高等种姓。
不过康熙帝也有办法安置那些讲究人人平等的锡克
康熙帝一直认为科举制度是用来消弭民间和朝廷之间矛盾的手段,当年大清就是用科举制度来笼络汉人中的精英人才。
虽说印度人没有统一的语言和文字,但他们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啊。
科举制度的本质不是为了选拔出多少人才当官,而是让底层的人看到当官的希望,然后让底层的知识分子拼命在科举考试中内卷,而不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危险的领域。
“印度次大陆应该不止婆罗门教吧。
一片讲究出身和血统的土地上,为何会诞生出讲究人人平等的信仰?
这可是一个人口不亚于汉人的族群!
康熙帝摩挲着自己的下巴胡茬,他越来越看不懂这帮‘外国人’了。
毕竟底层平民那么大的基数,总归会出现一些人才,这些人才若是无法被朝廷所用,又不甘心吃苦受虐,最后不得造反啊!
印度学者又送上了一句不要钱的客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