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还贷的对象是他们的汉人农夫主子而已。
理所当然的,迁徙的人口都是年轻男女。
当然,朝鲜王国的两班贵族的奢华生活,不过就是能白米饭吃到饱罢了。
当佃户其实就是他们在‘还贷’。
有耿精忠的数万大军监督,那些朝鲜两班贵族自然不敢反驳。
跟中原汉地的权贵根本没有可比性。
理所当然的,日本岛的大名贵族那么苦逼,跟他们人口过多是一个道理。
朝鲜王国的两班贵族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控制贵族的人口规模,维持着朝鲜王国的贵族能一直享受奢华的生活。
除此之外,耿精忠的大军入朝,兼职了朝鲜总督的职务。
老父亲死了之后,朝鲜王国两班贵族的庶子和孽子会被驱逐出家门,连能吃饱饭的日子都一去不复返……
这种改革是全方位的,耗时较长,但有政策倾斜,同化起来肯定比自然演化要快得多。
男的则被拉入到大唐帝国各大矿区和集体农庄。
都是人口害得!
其中有点姿色的冲入大唐帝国官办的教坊司,为大唐帝国的服务行业添砖加瓦,增加大唐帝国的财政税收……
这种佃户并不是强制性的,因为迁徙过去的都是朝鲜贫困户,他们迁徙过程中所有的消耗都记账,是需要支付的。
有枪杆子的耿精忠可不是那些两班贵族敢招惹的,朝鲜人向来武德不够充沛,现在又投降了,自然不敢做出破格的事情。
当然,李长青也不是不近人情的帝王,前夕朝鲜年轻人口的时候,是允许夫妻家庭带着孩子一起来的。
好在,这个时代没有民族意识,朝鲜人对于这种变化抵触并不大。
最开始,李长青办集体农庄是给俘虏准备的,后来发现投降自己的俘虏都是成建制投降,甚至大部分都不是打起来以后才投降的,准确来说,那些俘虏属于投诚而不是投降。
不过,隔海相望的日本岛上的贵族跟朝鲜的两班贵族的生活水平差不多,都是穷哈哈里面诞生的贵族,吃饱饭就是他们最大的追求了。
人口少自然有人口少的好处,均田均税的政策推行的十分顺利,李长青甚至不需要去剥夺那些大户地主家的田地,有的是抛荒的土地均给普通农户。
毕竟农民家庭被分配到的土地超过了他们的耕种能力,肯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只需要一两代人,这些朝鲜人基本上就不会说朝鲜话了……
现在的汉地到处都是人少地多的场景,即便是人口大省河南、山东、江南等地,均田过后都有很多富余的抛荒熟地。
这还是将那些汉化的少数民族都算在内的人口数量!
朝鲜国王一家子则被拉到大唐帝国两大陪都之一——BJ城,当起了一个悠闲的无权王爷。
人家好歹是主动投降的,连国家都卖给李长青了,李长青自然不能吃相太难看。
同时,迁徙数量差不多的朝鲜人过去给汉人农户当佃户。
至于辽东乃至黑龙军流域的大片黑土地,李长青则要求从汉地迁徙部分穷苦的汉民。
改革教育主要影响的其实是贵族和有钱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让自己的孩子受教育。
而李长青让耿精忠带军入朝后,第一件事就是从朝鲜王国走私人口……哦不,是迁徙人口!
尤其是军工产业,开矿更是急缺人口。
两班贵族仅仅只是变更了一下官员的名字,继续统治着朝鲜半岛上的贱民。
不出意外的,在绝对的武力威慑下,任何反抗都变得虚弱无力,甚至连反抗的心思都不敢生出来。
理所当然的,这自然不能把这种政治觉悟较高的战俘拉入集体农庄和矿场中。
结果李长青建立起来的集体农庄和矿场,长期处于缺少劳动力的状态。
见!
至于口语这东西,则需要慢慢来,官方语言定性为汉话,所有的朝鲜行省官员都必须说汉话,所有的公文都必须写汉字!
在辽东和HLJ流域分配双倍乃至三倍的田地!
朝鲜国王宣布退位,朝鲜王国变更为大唐帝国治下的朝鲜行省……
泱泱大国,人口总数才六千多万!
没办法,清廷屠杀后留下来的大锅,李长青除了当接盘侠又能如何?
刚好,人口稠密的朝鲜人送上门来。
但人口少却限制了李长青扩张的财力。
朝鲜人的服饰则定性为民族特色服装,平日里的正装要求必须是汉服……
但李长青并没有让朝鲜人大群大群的定居繁衍,而是分散到各地大杂居小聚居的管理,如此一来方便对他们进行汉化。
其实,朝鲜王国的案例,就是李长青给其他小国做出来的榜样。
不光是迁徙过来的朝鲜人口这么干,在朝鲜行省,李长青的大唐帝国也要求朝鲜行省进行全面汉化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