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随手拿起一个制作好的玻璃盘子,对着阳光仔细看了看,就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些大冬天也赤着膀子的工匠,则围着火炉忙的热火朝天。
而他刚刚也看了,能够达到这种水平的成品数量并不少。
“是!”
最古老的方法就是将草木灰装进布袋中经过冲洗,然后剩下的东西便是纯碱。
当然这些玻璃里面也不是全部都是能够达到朱瞻基满意的程度。
让他自己安排人去卖的话,肯定会麻烦,有商人接手,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周忱想了一下就道:“每日应在一万五千繀左右!”
温度是否合适,那都是凭借着感觉,甚至是直觉。
沙子和石灰石是最常见的材料,纯碱的制取也并不困难。
而日常中常见的玻璃就是硅酸钠和硅酸钙以及二氧化硅的混合物。
透明度很高不说,就连气泡也是看不见几个,如果用来制作望远镜的镜片,裁取一下,还是十分容易就能得到的。
“不过即使如此,也并不能完全避免,依然还会有一部分带着气泡。”
朱瞻基一眼扫了过去,然后视线主要落在的就是这些成品上面。
这些气泡的存在,会导致光线在穿透镜片的时候,产生大量的散射折射,造成视线模糊不清,甚至是观察目标严重变形。
有玻璃制成的碗,还有杯子,盘子,花瓶,甚至朱瞻基还看到了好几个酒壶。
两人说着话,已经来到玻璃生产厂这边。
各式各样的东西,朱瞻基看的也是有些哭笑不得,心里也不得不佩服这些工匠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眼下的工棚里,在朱瞻基来之前就已经生产出来了不少东西。
这种有小气泡的玻璃如果是用在其他地方,比如说生产一些像眼前的这些玻璃盘子,杯子什么的,倒也没什么影响。
一旁的周忱见状,就解释道:“太孙,这几样都是今天早上制作出来的,昨天制作出来的玻璃,发现有气泡后,昨晚又连夜实验了几次,最后在控制好炉温后,才制作出来的。”
而在工棚里,更是摆了好几个巨大的火炉。
朱瞻基闻言点了点头,这种事情不用周忱解释,他也能明白是什么原因。
朱瞻基点点头:“这么说的话,现在纺织厂最多一天可以生产两万繀,就会多出五千繀,既然有人想买,你卖他们一些也无妨。”
朱瞻基对这事不是很在意,毛线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民生的东西,早晚也是要卖出去的。
这些人倒好,直接给他来了一个举一反三。
这边说是厂,其实说是工棚要更加合适一些。
当然刚刚生产出来的玻璃,在高温下只是一摊没有任何固定形状的液体。
但是如果用来制作望远镜显然是不合格的。
再将三种材料按照比例混合,直接就可以投入炉窑中煅烧。
说实话,周忱能把玻璃弄到眼前这种水平,是完全有些超乎他的意料的。
玻璃的制作比想象中要简单很多,材料也是一些很常见的沙子,纯碱,以及石灰石。
想要制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则需要在玻璃还没有彻底冷却下来的时候使用模具,或者其他工具制成自己需要的形状。
量如何?”
等到时机成熟了,完全可以借此打开更多的销路,到时候也能收购更多的羊毛,有了利益的刺激,草原上养羊的人也会更多,如此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毕竟现在的生产条件不是后世,生产玻璃可以完全依靠机械来控制温度。
而根据工匠的熟练度,这种直觉也难免会出现波动。
相比纺织厂入眼的莺莺燕燕,这里一进来便是一股刺鼻的煤烟气味。
他只是告诉了这些人玻璃是怎么弄出来的。
周忱应了一声。
许多玻璃制作出来的东西,里面都是含有不少细小的气泡。
碳酸钠(石灰石)或碳酸钙(纯碱)和二氧化硅(沙子)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就会生成硅酸钠或硅酸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这玻璃盘子,比起他上次用来制作望远镜所使用的水晶也不差了。
这种情况一般则是工匠的熟练度不高,导致炉火温度不均匀造成的。
这个时代,能依靠的完全就是工匠的一双手,以及一个脑子。
不过还好的是也不是所有生产出来的玻璃都全是带着细小气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