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这一片钉子给全部拔出了,秦军以后完全可以以此为跳板攻城略地,最后重置上党郡和太原郡,达到重新割裂叁晋联盟的战略目的。
秦国要求齐国不准卖粮,五国就要买,双方对齐国威逼利诱,最终齐国表面上答应了秦国不卖粮,暗地里却走私给五国联军。
不过秦军有一个好处就是背靠函谷关等紧要关口,防御网络将后勤补给线给保护死了,不用担心袭扰,再加上距离比较近,粮食在中途的损耗少于五国,还能够支撑住。
撤退倒是可行,然而战略目的却没有完全达到。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很快就到了八月末,马上就要进入九月了,天气渐凉。
秦军也将最精锐的大军换上了前线,依直接跟联军干了起来,短短一刻钟,战场就成为绞肉机,每时每刻都在吞噬双方军卒的生命……
最关键的还是突破不了秦国的防御,动力不足。
撑到九月中旬,联军实在是忍不住了,抽调出联军中最精锐的军卒组成了十万大军发动了迄今为止最凌厉的一次攻击,剩下的二十二万大军留作预备役,防止秦军的反突击。
秦国设置的上党郡,初立的太原郡已经切断了韩赵魏叁国联系的大部分通道,这让韩赵魏无法形成有效合力,使得叁国如鲠在喉。
任由联军运用各种方法,就是攻不破这最后一块防御网络,想要绕开也很难,人数少了突破不了秦军封锁,就是去送死。
等到联军退去,战场是真的的惨烈,语言无法形容惨烈程度百分之一,只能粗略说是真正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流血漂橹,死气浓郁,血腥气传出数十里地,依旧清晰可闻。
每隔几天就会有人想出办法,看似可行,然而秦军一变,立即就变得无用,依旧撞个头破血流。
因此,没有参战的齐国就被双方盯上了。
这让不少联军将领气得破口大骂,不是虎狼之秦嘛,出来刚啊,经常派人到秦军阵前挑衅,然而秦军在严令下并不接招。只是用强弓劲弩回应联军的嘴炮……
联军的士气不复之前高涨,耐心也渐渐耗尽……
联军将领犯难了,开始一起琢磨怎么打破这个长满尖刺的乌龟壳……
鏖战,一直从清晨打到了黄昏,秦军防御网络好几次差点被撕裂,但最终还是顶得住了。
第二天,联军直接拔营而走,快到寒冷的冬天,打不下去了。
战后双方各自统计,联军死伤十二万余人,秦军死伤十万余人,上,伤亡差距不大。
韩赵魏叁国组建联军的战略目的之一就是彻底恢复叁国的联系通道。
秦国想买粮也没有办法,被封锁了,根本进不去秦国。
锐气虽然被打击,但也让秦军上
拖得太久了,后勤压力巨大,吃饭的可不止数十万精兵和牲畜,还有很多民夫,再加上大量的青壮去了前线,没时间播种,对来年的粮食收成影响很大。
秦军看见有殿后的军队也没有追击,任由联军离开。
第五次合纵伐秦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秦国重新设置上党郡和太原郡,而且太原郡比起之前更加完善,彻底封死了韩赵魏的叁国的联系通道。
九月一过,就要入冬了。
晚上,双方默契的收拾尸体,你收拾你的,我收拾我的,互不干扰,默然无声。
秦国越来越强,齐国心里其实是有些害怕的,虽然齐国跟五国的关系都不太好,但出于齐国立场考虑,更希望双方打个两败俱伤,这样他就非常安全了。
局面就这样僵持下来,双方时不时互相试探一番,但没有进行大规模决战。
燕楚也不想叁晋联盟被割裂,否则他们说不定就成主要挨打对象了。
……
秦国虽然丢失了七成土地,但还有叁成地形要紧的土地犹如钉子扎在韩赵魏叁国的地盘,等缓过气,随时可以再度出兵,主动权依旧握在手中。
联军收复了七成左右的失地,打击了秦军的锐气,恢复了韩赵魏叁国六成左右的联系通道,也算没有白大动干戈一场。
有了齐国的粮草支援,能够多撑一段时间,但也不能撑太久,距离太远,短时间运送数量有限,中途损耗太多。要吃饭的嘴基数又太大。
毫无意外,派出去的那支五国联合军队发动攻击后很快就碰得头破流血,损失惨重,接到后撤命令,宛如长了四条腿的疯狗逃窜,没有半点阵型可言。
人数够多倒是可以突破封锁,但又怕秦军变换阵型,联合后方,侧翼的军队给包围了。
当然,秦国也是一样,尽管粮食储备巨大,但毕竟是一国跟五国干,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五国还有一个重要的战略目的,那就是重创秦国军力,使得几年甚至十年之内,无力东出,好给他们争取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
这里指的联系联系通道是指叁国大军可以行进的路径,而不是少部分人可以交流的通道,那是封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