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显然这个粗枝大叶的朱高煦,也只是四肢发达,头脑几乎跟没有一般。
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在浦子口被南军击败,朱高煦率军赶到。朱棣大喜道:“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儿应当奋勇再战。”又抚摸着他的背部道:“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朱高煦亲率军队力战,终于将南军击退。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驾崩,建文帝继位,朱高煦与兄长朱高炽一同入朝。舅舅徐辉祖见他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便暗中告诫他。朱高煦非但不听,还盗走徐辉祖心爱的宝马,渡江返回北平(今北京)。归途之中,朱高煦经常杀死官民,还在涿州击杀驿丞,朝臣都因此指责燕王。
其实最早早在洪武皇帝朱元璋尚在人世的时候,就发现朱高煦自幼生性凶悍,洪武年间与秦、晋、燕、周四王世子一同被明太祖召往京城学习,但却不肯向学,而且言行轻佻,明太祖对他非常厌恶。
除此之外, 再无他语。
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煦被封为高阳郡王。
即便这两兄弟装作如此和蔼友好的模样。
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
即便有了父亲的大力看好和扶持。
朱雄英不由得想起了历史上的这个朱高煦悲惨的一生。
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朱雄英也不是很感兴趣。
而且也正是这么一句话, 成了燕王朱棣第二个儿子朱高煦一生的催命符和无休无止的追求。
1426年10月6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
永乐二年,成祖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云南。朱高煦道:“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不肯前往藩国。随巡北京时,朱高煦极力请求与儿子返回南京。成祖无奈,只得同意。永乐十三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 但仍不愿前往。成祖这才疑心他有夺嫡之意。
1395年
靖难之役时,朱棣多次濒临危难,在朱高
历史上的朱高旭乃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
最后只能干巴巴的说一句世子体弱。
1399年-1402年, 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发生了。
或许这个头脑简单的朱高煦。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朱高煦随军出征,经常作为前锋。建文二年,朱高煦参加白沟河之战,并率精骑冲阵,斩杀都督瞿能父子。建文四年,朱棣在浦子口被南军击败,朱高煦率军赶到。朱高煦亲率军队力战,终于将南军击退。
被封为高阳郡王
在朱高炽面前,几乎没有讨到任何便宜。
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朱高煦随军出征,经常作为前锋。1400年(建文二年),朱高煦参加白沟河之战,并率精骑冲阵,斩杀都督瞿能父子。后来,朱棣兵败东昌(今山东聊城),大将张玉战死。朱高煦率军赶至,击退南军,将朱棣救出。
到死也没弄明白, 为何父皇朱棣未曾将皇位如实兑现于他,却偏偏说了一句这般极具诱惑的话。
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煦被封为高阳郡王。
以至于自己一生一直都在误入歧途。
简直堪称完败。
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
即便是燕王朱棣那样的雄主,也不曾挑出一丁点毛病。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 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也未曾在自己大哥朱高炽面前站到了哪怕一丁点便宜。
1426年年初到1426年(宣德元年)八月, 朱高煦起兵造反, 联合山东都指挥靳荣,又在卫所散发刀箭、旗帜,掠夺周边郡县的所有马匹,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任命王斌、朱恒等为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
毕竟自己早已深知历史上的这两兄弟,怎么说也是竞争关系。
以至于闹到最后,燕王朱棣当初对自己第二个儿子朱高煦说的的那一句:“世子多疾,汝勤勉之!”
而朱高炽的仁慈背后,其实是形象经营的完美无瑕。
即便身为一代帝王。
可见这个,燕王世子朱高炽,对于经营自己的形象和权势,可以说是玩的炉火纯青。
一念及此。
到死也未曾如实的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