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李泰给远在长安的吕才发送消息,让他把今年丰收的小麦,研磨成了小麦粉后,再派遣农业学府愿意北上幽州的学子们,把这些小麦粉送到幽州来。
可以说它是国家北部相当重要的一个城市,华夏想确保对朝鲜半岛区域的影响力,那丹东的建设就不能放下,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针对朝鲜半岛的名片城市。
只能说,高句丽选择了这么个地点作为双方开放的地点,算是展现自身诚意的一种方式。
对高句丽来说,比较起几乎漫长得有些恐怖的海岸线,只守住这一个地点总归容易得多。
毕竟这地方算高句丽腹地了可谓诚意十足,但同时辽东地区算是长白山脉衍生丘陵遍地,就算大唐想要通过这里进攻高句丽却也绝对不容易。
杜如晦带着马周离开,但李泰的工作倒没停留下来。
杜如晦笑了笑道,“幽州的漕运计划顺利实施,我不日便是会启程离开。”
不免也感觉自己的确是水平有限,想要把有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一系列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自己真的做不到啊!
“正是天津,全如了你的心意!”杜如晦说道,“另外,高句丽的通商口要等到高句丽的使者回到高句丽之后才会开放,但幽州的通商口岸则是会先一步开放,以展现诚意。”
“好!多谢杜相告知!”李泰对杜如晦行礼,表达了提前通知的感谢。
高句丽在那里建了一座大行城,选择那里作为高句丽方的贸易地点。”
而李泰也没强行推广小麦,毕竟小麦现在在幽州种植得不多,更重要得是,若让他们种植的小麦多了,那自己在秋末种植小麦时,在耕牛的运用上会跟他们起冲突!
如同杜如晦所说,在巡查完幽州大运河河道后,杜如晦便带着马周继续向着沧州而去。
“怎么可能会开放那里!”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摇头道,
不过,随着他们对耕牛的需求开始不断下降,李泰则在天津这区域开始大面积开垦起来。
“燕王要不要猜一猜,我大唐的通商贸易点,开在哪里?”杜如晦道。
毕竟大运河完成了疏通后,接着便要修建雍奴到天津城的道路修缮好,还有天津港口到天津津口的驰道,李泰到底是有着干不完的活等着这些徭役。
而杜如晦倒对李泰平静道,“至少燕王的这种理论,想来只有善待百姓才能实行吧。
“不在天津?”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倒有几分不解的问道。
杜如晦挥挥手道,“好好把幽州经营好,这种两国定点通商的模式前所未见,你将来遇到的事怕也是多不胜数,我就不打扰了,你好好在幽州看着就是了!”
圣人曾言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燕王您的理论则是尽水之力,顺水而推舟!”
高句丽选择了现代大概丹东的位置,作为与大唐相互交流的贸易港口。
“是汉代乐浪所在,乌骨江与鸭绿水的入海口。
与此同时,幽州农业学府的学子们也开始毕业,虽然这批数量一样不多,也就两百来人。
此刻杜如晦前往沧州,想来最多也就三个月的时间,就能把这一段的运河清理,建立起一个标准的津口来,整个此刻也从北到南的正式铺建开来。
到了李泰手上更是一百人左右,但让他们去组织徭役们去开垦荒地却足够了。
“杜相劳苦功高,却是辛苦您了!”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语,倒是连忙行礼道。
丹东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黄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
这件事情吕
“哦?是平壤城吗?”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开口询问。
说实话,天津所处的位置几乎是以平地为主,加上境内较为丰富的水力资源,运河没有经过这里时,还没什么,但运河经过这里,这片区域的土地自然凸显了出来。
“恭送杜相。”李泰对着杜如晦行礼把杜如晦送出了自己的府邸。
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语,倒想要安慰,但又觉得不合适。
“额……正是正是!”李泰听到杜如晦这般理解,自然连连点头。
杜如晦看了一眼李泰,继续道,“另外朝廷跟高句丽达成了协议,双方都开放通商口!”
虽然所谓的大行城什么的李泰完全不清楚,但提到了鸭绿江,李泰马上便明白了。
只不过随着五月的到来,基本上幽州大大小小世家全部完成了春耕,播种上了粟米。
虽然这一段时间,杜如晦都在幽州,但沧州的事也已经准备的七七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