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
他们这些人在朝堂上一直被不少人攻击为佞臣,如今他们在主张讨伐的情况下,又吃败仗,还不晓得那群人会怎么讥讽他们,更重要的是他们清楚朱允炆对打赢朱棣的执念有多深,若是任由战败事实散布,他们定然也会被朱允炆大为训斥,所以几人商议后,决定把军情隐瞒下来。
李景隆也没有拒绝,夜里好似把所有的负情绪都发泄在了美婢身上,当美婢沉沉睡去后,他披着衣服来到了窗边,看着外面漆黑的夜色,心里百味杂陈。
这一日,朱允炆再也忍不住了,处理好琐碎的事物后,让人去传黄子澄进宫,想要询问一番黄子澄。
朱允炆一直关注着北平城的战事,他心中本来以为李景隆到北平城后,会不出几日的功夫,干净利索的拿下北平城,然后快刀斩乱麻的平定朱棣惹起的骚乱。
他忍不住闭眼大叹,该来的终于来了。
这今后的发展,还真的无法预计了。
黄子澄便站到了朱允炆的面前,黄子澄淡定的与朱允炆探讨了几件其他朝政后,黄子澄才开口问道:“陛下,不知是否还有其他的吩咐?”
而南军败逃后,浩浩荡荡自北平一直到山东境内,到处遍布了逃难的败军,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几十上百,他们一路南下,虽然凄惨,可一路上却也有许多无辜的百姓,丧命他们之手。
其实早在几日前,他就收到了李景隆大败的军报和消息,他当时气的破口大骂了一顿李景隆,可骂完后,他脖子却觉得凉丝丝的。
这些惨剧,在这战乱年代,终归不知道算在谁的头上。
是他小瞧了燕军。
黄子澄这一番忙碌,不说天衣无缝,确实也没有人堂而皇之的提出来,可现在显然是朱允炆听到了一些传言,黄子澄一边跟着亲侍进宫,一边脑海中一直琢磨着见到朱允炆后,该怎么说。
本来因为得到大宁军卒,财粮有些吃紧的朱棣,瞬间又变成了大财主,这把朱棣乐呵的恨不得抱着军粮睡觉。
黄子澄淡定一笑,没有全方面的否决朱允炆听闻到的传言,避重就轻道:“确实有些不利,不过陛下不必忧心,亦非陛下所想那般。”
,慌忙的带着败军向着南方逃去,而燕军一路追击出上百里。
从此能置身事外就是一件好事。
他对李景隆有信心,也对那一日期待不已,甚至念念不忘。
几日后,李景隆逃到了山东德州城,到了这里他才算长舒了一口气,德州城的官吏置办了佳肴招待李景隆,到了晚上又送上了美婢进行服侍。
他顿了一下,接着详细解释道:“臣了解到曹国公至北平后,交战数次,屡屡得胜,只不过如今已是十一月天,北平又居北地,天寒地冻,咱们军卒不似燕军那般耐冷,颇受其苦,所以曹国公为了士卒,也担心这般天气下交战不利,所以暂退德州,以期来年春取得更大的战果。”
不一会儿。
可是这几日他听到一两句流言后,让他不由得忧心了起来。
毕竟这仗算下来,说到头也是朱家叔侄争家产,和他这个外人有什么关系,谁当皇帝也挨不着他曹国公。
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么一场大败,他即便还想留在军中当大将军,怕是也不可能了,这样也好,满足了他回京师的心愿,这么算下来,这般大败一场也不是什么好处也没有。
朱允炆点了点头,开口问出了他最为关心的一件事:“不瞒黄先生,最近朕听闻北平战事似乎不利,让朕倍感忧心,你最了解战事,你和朕说说,事情到底是什么样的。”
不过和他没关系了。
这些日子黄子澄忙的也就是这事。
军帐其实还好,但是军粮却是好东西。
他只是想小败一场,可没想到演变成了这么大的一场溃败,他作为大将军,他知道他难辞其咎。
反正不管怎么样,这一战算是奠定了朱棣雄踞北平的事实,朝廷再也不可能说灭朱棣,就能随便灭的了,同时也让朱棣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多出了很多的主动权,以及战略安排的可能。
李景隆眼里仿佛又浮现出甄武紧咬着他不放的场景,他忍不住长叹一口气,原以为世间再无常遇春,没想到今朝又出现了这么一号人物。
所以,当天黄子澄便连夜去找了方孝孺,齐泰等人商议。
朱允炆一直忧心此事,此刻听了黄子澄的解释,顿时松了一大口气,一时间心态轻松下来后,朱允炆
夜深后,冷空气仿佛也到了德州,德州城的半空中雪花熙熙攘攘的下了起来。
当亲侍找到黄子澄时,黄子澄本能的心脏就猛地一跳,他这几日故意躲着朱允炆,焉能不知道朱允炆找他是为了何事。
……
这让南军留下兵粮,军帐无数,尽皆被燕军缴获。
当这事传到甄武耳中时,甄武也忍不住感叹了一句,这他娘的到底是命运,还是什么,怎么一切的安排,就这么刚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