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地缘空间永远是政治的第一要素。
如今世界上有两种关于霸权的理论,在大明学界也颇有争论,即海权论与陆权论。
当时空袭君士坦丁堡,救出阿卜杜勒的时候,限于飞艇的运载能力,以及作战时间的限制,大明并没有能够将阿卜杜勒老弟的家属全都解救出来。
说句实话,单纯从地理角度来说,江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算是兼顾两边。
无形之中,南半球国家为了接入世界贸易网,要承受更多的原材料运输、产业链完整性、商品运输等等方面的成本。
朱富贵回到凤都之后,将迁都之事暂时搁置,需要处理的政务非常之多。
朱富贵心底有点虚。
而海陆权之争也是一样的。
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概括的。。
倒不是让大哥尝个鲜,而是想要送进皇宫当个粗使仆妇。
朱富贵的初步计划还是还于旧都——应天府。
碎叶城会议后三周时间,朱富贵就返回了忠诚的凤都。
到那时候,凤都这座首都,便多少显得有些头重脚轻了。
阿卜杜勒也是比较上道的,那些珠宝所说已经被俄国人上下其手吞没掉了九成以上,但剩下来的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年,朱富贵一直惦记着这事,这次向俄国人提出讨要,亚历山大二世也就顺水推舟了。
可从维护帝国统一的角度来说,设四京只怕画蛇添足,起到反作用……
虽然朱富贵还是不敢乘坐大师傅们手攒的长途运输机,但后世原装氦气飞艇还是极大缩减了朱富贵的行程。
若真是明末反清的剧本,朱富贵都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快速奔波两地,以掌控这偌大的国土。
但有一点常被人们忽视的要素其实至关重要,那就是印度虽然靠南,但它是北半球国家,且位于欧亚大陆岛之上。
朱富贵倒是没有准备将这些珠宝卖到后世。
而南半球国家,天然远离世界上最稠密的人口带与工业带,也就远离了工业品供应区与终端消费市场。
自己筚路蓝缕,从殷人赘婿一路走来,创下这5500万平方公里偌大的疆土,插过很多旗,也学过很多“良师”,朱富贵不确定自己的命格有没有硬到可以克服南京魔咒的地步。
首先是从俄国方面接受阿卜杜勒老弟的家人们。
然而,随着工程力量进步与技术革命,如一带一路等宏伟的计划再次被人们注意到。
要不干脆学杨广设东西二京,再加上朱棣的南北二京,凑个四京得了。
空中乘具无疑让大明环太平洋帝国成为了可能。
但无论如何,大明的工业布局会自发地从殷洲向神州迁移,朝廷的政策只是加速这一过程而已。
在胖头鱼号飞艇上俯瞰新渤海湾波澜不兴的海面时,朱富贵想到了威廉二世的抱怨。
没这个必要,如今大明赚钱的门路很多。
且大明拥有南洋-澳洲之后,金陵位置也不算偏南了,可以辐射南洋。
随着神州复兴在即,将大明首都迁回东亚或许是一个好主意。
……
当然,打穿交通网,紧密整合世界岛不是一般的困难。
朱富贵不担心被人发现,反正阿卜杜勒整天醉醺醺的,看东西都重影,更不可能隔着那么厚的玻璃看清楚自己的珠宝真不真了。
朱富贵哪里能答应这种事,坚决推辞
朱富贵只是将这些珠宝藏进自己的摘星台以备不时之需。
只不过,自古定都南京好像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或许自己确实应该考虑迁都的问题了。
在历史上,支持海权论的英美最终战胜了支持陆权论的沙俄。
谁掌握世界岛,谁掌握世界的陆权论似乎再露锋芒。
至少在朱富贵可以预见的未来,大明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非但把人放了回来,还将此前扣留的部分奥斯曼皇室珠宝也一并归还给了大明。
但从政治角度上说,首都放在倭岛显然是不可取的。
一旦世界岛被紧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套便捷高效的内部循环,不但如英国、日本这样的岛屿国家会面临灭顶之灾,就连美利坚这样孤悬海外的大陆型国家也将损失惨重。
为什么澳洲、巴西、阿根廷、南非成不了世界大国,印度反而势头相对迅猛?
应天府,或者说如今的金陵特区,是大明在神州第二早建立的经济特区,基础好,底子牢。
除了送给朱富贵珠宝之外,阿卜杜勒甚至还想赠送自己的妃子。
但迁都到哪里,还需仔细思量。
南半球土地狭长,人口稀少。
阿卜杜勒将这些珠宝全都送给了朱富贵,朱富贵却之不恭,然后找小二黑进了一批土耳其风格的高级仿制珠宝,捐献给了大明皇家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