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鳌有苦难言,一路乘船南下。
南北二雄并立。
三省
王元珍也是没法,这几年扩张太快,而且还要“均田地”,各种内政问题让人头疼,根本没有闲心跟北边争天下。
在多方打听之下,得知北殷洲东海岸,还是地广人稀的所在,这些年有大量汉人移民过去。
福建兵也回去了,同样是为了镇压佃农起义。
没有北伐,而是攻打广东!
黄宗德无奈,吃掉襄阳等城池之后,派重兵驻扎在长江北岸,然后意犹未尽的班师回京。
这些佃户,几乎每年都闹出零星佃变,但缺乏统一指挥,被三省军队轻松镇压。
王元珍主动撤退,放弃长江以北地盘,以长江水师应对北方大军。
王鳌兵败被俘,黄宗德也没杀他,只将其举族流放殷洲,并且霸占王氏的天津工厂。
王元珍得知消息,立即出兵。
恰恰相反,他还主动攻打王鳌,因为夺了北京之后,黄宗德的法统将更加坚固。
东南三省隔岸观火,他们更倾向于黄宗德。若非黄宗德率先篡位,背负着道德骂名,这三省早就宣布归附了。
福建团练总督被杀,乱兵攻入福州,洗劫了十多家豪商,起因是被常年克扣军饷。
他们很快抵达望乡镇,即另一个时空的休斯顿。
王元珍没有趁机北伐,而是用两年时间,消化自己新占的地盘。
但是,他粮多!
自从王元珍占据湖广、江西以来,东南三省的粮价飞涨,主要从南洋进口粮食。工人们的工资不变,却买不起粮了,大规模罢工是迟早的事。
这里约有两千多汉人,跟卡伦卡瓦土著部落和平共处,王鳌觉得此地还不错,而且也没毅力再往前走了。
王鳌带着族人漂洋过来,殷洲各国君主,恐惧王氏名望,既不敢收留,也不敢动手。就像对待烫手山芋一样,全都选择礼送出境,临行前还各种赠与粮食、金银和少量火枪。
他先宣布拥护南京小朝廷,又以征讨不臣为借口,指责广东不听朝廷号令。
东三省,立即宣布效忠南京朝廷,但依旧享有联省自治权。
平定东南三省,只用了一年时间,而且没有进行激烈战斗。
福建乱兵很快流窜进浙江,沿途裹挟数万佃户,浙江、福建两省给搞得一团糟。
实在是山东的土地兼并太严重,黄宗德自家就占地400万亩,称帝之后族人更加变本加厉。
南京小朝廷和东南三省,对此局势非常满意,恨不得永远保持下去。
从天津出发时,王氏族人有八百余,都是主宗或跟主宗关系较近的王氏子弟。途中因为病痛和风浪,足足死了六十多人,就连王鳌的长子都病逝了。
至于王元珍,或许枪炮没有东南三省犀利,他的金银财货也不如东南三省丰厚。
然后,兵变发生了。
南京朝廷自娱自乐。
北直隶总督王鳌,发檄文怒斥黄宗德,但迫于东北压力,不敢轻易向南用兵。
他们跟着当地汉人,学习如何种地,如何防止麻布,一切都要自给自足,甚至只能用涩口的岩盐调味——汉人商船,暂时看不上这里,根本就懒得运货过来做生意。
东南三省的工人也闹起来,罢工要求涨工资,因为他们吃不饱饭。
就在此时,山东爆发农民起义。
黄宗德称帝之后,除了招来天下声讨,居然屁事都没有。
屋漏偏逢连夜雨,继佃变、罢工之后,三省又出现奴变,家奴们要求取消奴籍。因为他们听说,在王元珍的地盘,私自蓄奴是要坐牢的。
现在被私下串联,顿时佃农起义四起。
东南三省土地兼并严重,几乎没剩多少自耕农,90%以上都是佃户。
而且,王元珍还派一支偏师进攻浙江。浙江士绅商贾,本来就被佃农起义搞得焦头烂额,又见王元珍派兵而来,紧急调回正在广东作战的浙江主力。
这些王氏子弟,个个能书会算,却根本不懂耕种。
济世派游侠,散布于三省农村,跟当地的济世派、大同社合流,一起宣传“均田地”思想。
王元珍派去浙江的偏师,反而比主力进展更快,迅速攻城略地,占领除杭州、宁波以外的全部城池。
黄宗德正在忙着平息民乱,东北半独立的军阀,突然选择搞叛乱。
东南三省大惊,福建和浙江士兵,立即海陆并进支援广东。
大顺皇帝黄宗德,耗时两年时间,将东北打得臣服,统一除了松辽盆地、陕西、青海之外的整个北方。
搞君主立宪的大殷国王,愿意为他们提供船只,穿过大运河北上寻找定居点。
又过一年,黄宗德誓师南征,三十万大军分兵三路,进攻襄阳、武昌和黄州。
一边处理内政,一边从吕宋订购军火,王元珍在南边又窝了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