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心燮察言观色,知道载滪动了怒气,赶忙上前阻拦,"三爷,不是我家总宪大人不通情理,实在是..."
这时在堂下的子路看了,愤愤不平,到里面去,把公冶长拉了出来,要打他,公冶长嗫嚅的问,"拉我干什么?我犯了什么错?"
于是王安石向颜回拱手,请他上坐,颜回也不肯,他说,"我是陋巷匹夫,平生毫无事业,相公是名世真儒,我怎么比得上?你太客气了。"
载滪不想弟弟竟然也会和自己开玩笑,忍不住扬声大笑起来。这是一个典故——。
"荃帅没有来吗?"载湀问道。
兄弟两个进殿跪倒碰头,"小四走了?"皇帝笑问道,"恐怕心里对我这个做阿玛的,也不无怨言吧?"
"他公务繁忙,我们兄弟也不好多叨扰了。"载滪向弟弟使了个眼色,"就此告辞吧?"
"是呢。"载滪也笑着说道,"老五这个人,生性最是恋家,这一次皇阿玛差他到东瀛去,难免有所怨怼,你不要和他一般见识吧?"
蔡元度名叫蔡卞,他是蔡京的弟弟,王安石的女婿,当时神宗已崩,哲宗继位,要官修《神宗实录》,蔡卞主持其事,他根据王安石的日记修改和重写《实录》,据《邵氏见闻录》所记,蔡卞'假日录减落事实,文致奸伪,上则侮薄神宗,下则诋毁旧臣,尽改元祐所修神宗正史';。
载沚虽不愿意到化外之地的日本去,但皇命不可违,终于还是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载滪和载湀请旨送行,目送搭载着载沚和其他众人的兵舰远去,兄弟两个相视苦笑,"三哥,和皇阿玛请了三天的旨意,还有空闲,你若有意的话,不如到总督衙门去一次?"
"贵府不必多心,我们兄弟也确实是有事,这一次出京来,皇阿玛有旨意,办完了差事之后,即刻回京复命,"载湀很和气的说道,"眼下时候不早,我们兄弟也得抓紧赶路了。"他说,"请您上复荃帅,等到日后,我们再在京中相聚吧。"
"你!"子路指着他老师和王安石说,"你老丈人受窘,你怎么不去救他?你看看别人家的女婿?"这最后一句话,就是指王安石和蔡卞而言。
王安石一听这话,便居之不疑,坐在侧位的首席,孔子便有些不安于位了,要请王安石正坐,王十分惶恐,连称'不敢';;而孔子让位不已,拖拖拉拉,看样子,孔子是真的要逊位了。
"为国办差,又岂可因一己喜好而争抢或推避?儿臣想,四弟即便一时间未能仰体天心,等他到日本住上一段,办了几天差事之后,自会感念圣恩栽培之意了。"
"你啊,"载湀叹了口气,"临家门而不入,怎比得上蔡元度呦!"
"知子莫过父,皇阿玛明见万里,于四弟一语之评,想来四弟若是能够听到,亦当心服口服。"
"小四啊,不比你们兄弟两个,他为人脑筋糊涂,却有一颗忠直之心,这种人留在京中,无事的时候嘛,看起来是一副纨绔子弟的样子,一旦有事,却也是国之干城呢!"皇帝丝毫不掩饰对载沚的喜欢,微笑着说道,"等到了日后,你们就知道了。"
"不去了。"载滪摇摇手,他是一派无可奈何的神色。论私他是李鸿章的女婿,论公,二人却完全不同一方,在这等形势微妙的情况下,还是不要招惹那些瓜田李下之嫌为妙,"我们回京!"
"三爷说笑了,臣岂敢?"
一开始是孔子上坐,孟子,颜回、王安石在一边侍立,孔子吩咐弟子就坐,王安石便谦让孟子,孟子不肯,他说,"我不过是个公爵,相公贵为真王,何必谦光?"在宋朝,孟子被追封为邹国公,而王安石是'舒王';,王爵大于公爵,所以孟子如此谦让。
"既然五爷这样说,臣不敢阻拦,祝二位贝子爷一路顺风。"兄弟两个和高心燮拱拱手,登车远去。
皇帝转而问道,"这一次去天津,怎么这么
蔡卞对老丈人王安石的'孝心';实在可嘉,在他的鼓动下,王安石被封为'舒王';,配享文庙,位居孟子之上,和颜子相对,这就是蔡卞一手促成了——王安石纵贤,何能高过孟子?因此,不但当时的士大夫大表不满,就是民间也为之齿冷,当时有一则笔记,专为挖苦这翁婿两个的。
兄弟两个说说笑笑的从码头向回走,迎面是高心燮迎了过来,"给两位贝子爷请安。"
"这,京中有紧急公事,总宪大人不克抽身,这才命卑职迎迓,失礼之处,请二位贝子爷恕过。"
路上无话,回答北京,因为是奉旨办差,先要进宫复旨,皇帝倒不想这二人回来的这么快,他给了他们兄弟三天的时间,本以为这一次到天津去,载湀不提,载滪总要去拜望一下李鸿章,现在看来,定是此行不谐,当即传见。
"碧湄,好久不见了,这一次的差事,偏劳你了。"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次内廷御宴,教坊的优伶唱杂剧,剧中的角色一共有六个人,分别是孔子、孟子、颜回、王安石,孔子的学生子路和女婿公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