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翁王其实好多年没听人这般直爽的顶撞他指出他的错了,但再听来颇觉熟悉──看来子书岚卿才是最像先帝的人啊,但除此之外,关乎情,他又像极了当年痴情非常的舒妃娘娘啊。
人们噤了声,可噤不了心,渐渐惨案多了,官员甚至以此找机会陷害他人,除去祸患,终于民众忍不住了,便接连有人揭
圣旨强行送进翊王府寝殿,到场的刘总管傻了眼儿,榻上人病成这样,气若游丝的,接个鬼的虎符啊?
先前子书岚卿入宗人府,朝中各部门运行皆不畅,离不了子书岚卿,他忍了,放了人,可现在是在搞用兵打仗的事儿,他娘的离了子书岚卿也不行?他究竟是安逸了多久有多没戒备心,才会放任自己这个极具威胁力的弟弟的力量发展壮大至此?
“何为以德治国?不过说法罢了,当年先帝、当今圣上,哪一个不是马背上得的政权?事后登基祭天愚民,史书一笔流传,名声保准洗的好好的,再也异议者哪怕一点儿不合时宜的言论皆可下文字狱,这世道本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也合该恃强凌弱……”
身后,元黛默默静立,泪眼婆娑。
长叹一声,子书岚卿放下手里的拨浪鼓,他淡淡一笑,又一次开口唤道:“阿黛。”
必要之时,他仍旧会站出来,即使将剑尖指向至尊龙椅上那一抹明黄,他也不会犹豫。
“王叔怕是日子过久了安逸惯了,便以为世间无疾苦,抑或是疾苦永远与自己无关。元家孤女消失半年多的这段时间里,民心不安,朝局不安,江湖也不安,边境更是屡次骚扰。王叔以为,自己现世的安定还能撑到什么时候?”
京城及京畿几乎成为了唯一能待的地方,政令一条一条的发下来,但常年做官做老道的老油条们哪里可能老老实实去做?选官制度污浊不堪,真正的读书人作诗讽刺,却被通通逮捕,狱里待上几天,竖着进去横着出来,身上血衣褴褛,鞭痕累累,谁看不出是怎么回事?
翁王跟他分析形势:“这是先帝时候的案子了,现在要翻不论是皇帝还是诸臣都不会同意的,而作为儿子要去承认先父曾经的错误,不仅皇帝难做,你也要受人诟病的。”
缓缓走过去,她依偎在子书岚卿的怀抱里。“回忆?”眼泪啪嗒一下掉下来,缓缓划过面颊,寂静无声。“果然人年纪大了,就爱回忆。”她沙着嗓子笑道:“不过没关系,我不嫌弃,接下来,我们一起老去。”
翁王默了一瞬,道:“民心不安,不过小人物耳,不足为虑,朝局动荡自有陛下来压,江湖有江湖规矩扰不得辖区外土地之一寸一毫,边境亦有将军领兵镇压,吾何足虑也?”
子书岚卿淡淡笑了笑,更加搂紧了怀中少女削瘦的肩。
“故而弱者永远只得被踩足下,世代难以翻身。王侯将相不过善于投胎,而又如何能说低贱者生来就该被践踏?”
丘玥天朝六百八十七年冬,十一月初一,丘玥,败。
“在其位者谋其政,我等又何故要关怀他人处境?”
“但那不一样,”翁王叹了口气:“这段内乱,不该你来挑起。”
但,真的会忘么……
“我知道,可明事理正是非,势在必行。”子书岚卿答道:“倘有一天世道再无正误判断,强者有势即为正,弱者势微即为误。天道不明伦理不清,谈何以德治天下?”
即使知道不可能有回答,他还是愿意这样去一遍一遍唤她,直到真正忘却她的那一天。
不得不说,不管是帮元氏洗雪还是朝堂上忤逆之举,都是真真切切的出于他的本心,虽然他已然沉寂太久未曾如此,一度令众人以为他都不会反抗了,但他从来不是真的沉寂。
良久。
“王叔之言不无道理,但民如水,也可载舟也可覆舟,而朝局安定乃国本安定之必须,如今江湖势力愈发壮大早非你我所知之冰山一角,边境现是三国联兵,他们随时都可以在丘玥朝局动荡之时趁虚而入,故而,王叔方才所言,有道理归有道理,而真正来看,却又有诸多漏洞。”
是吗?难道就该等着人提刀杀进来把他连同丘玥宗室的人一起灭了?子书岚卿轻笑:“我不介意,何况我还不想有朝一日同所以宗室族人一同白骨曝露乱葬岗。”他一甩袖子转身离开会客厅:“话已至此,王叔请自便吧。”
思都没有的一张脸,他以为自己该是最淡漠的一个了,却不想有人比他更加沉着冷静,就仿佛一切尽在掌握,或是根本他就不在意,一切都与他无关。
当时的子书岚卿虽然面上看着平静,但其实他能出现在这里就已是极其不易。不是为了皇位,而是为了母妃──被迫牵扯入党争、入夺位,太子不定,朝局岌岌,后果为何是母妃离去?
书房中寂静无声,浅浅的凉意侵袭,为春日里的闷热添来一丝爽快。他轻轻拿起书柜上用架子竖着架起的拨浪鼓,鲜红的柄细密的龙纹,精致的拨浪鼓歪歪扭扭的墨团。阿黛和她从小到大,不论是现世的她还是未来的她,他都留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