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腿脚不方便的老夫人,还有放下茶壶的何未,无人不慌。
何至臻扭头,惊恐地盯着何未。
何至臻诧异看母亲,这无异于在阻挡她离开的时间。
她虽不如何未谋算在心,但至少能猜得到,孩子的父亲已经凶多吉少。在如此局势下,她咬碎了牙,都只能承认,孩子父亲脱了军装,出关做生意去了……
偏殿内乱作一团,女眷们受到惊吓,齐齐离开座椅,慌张望向门外,却又不敢动。两扇闭合的殿门,仿佛能隔开现实的恐惧,谁都不敢跑出去,更怕有影子冲进来。
“烧吧。”母亲重复道。
何未驻足。
何未借月色和烛光,离开偏殿。
偏殿内,几个女孩子终熬不住枯燥,眼神勾连,相互壮胆起身,其中一个将将要开口时,两声枪响击碎了偏殿内的平静。
她轻声、最后劝道:“若困了,累了,没娘亲在身旁,会怕。”
“倘若姐姐不放心,也可一同回去,”何未又道,“毕竟,孩子们离不开亲生母亲。”
何至臻五内俱焚,如被火烧。皮肤滚烫,血色重回脸庞,色泽越来越重。她已难呼吸,像在做着挣扎……
在何家航运办事处的后院儿,有个小屋子,摆着二叔和哥哥的牌位,两人相依相伴,算是何家
何至臻盯着她的背影,许久不语。满殿的人,容不得她说大逆不道的事实。
婢女们也怕,忙跑向烛台,点亮一排蜡烛。
殿外再无枪响。
“要点灯吗?”有位姑姑问。
隔着跳跃的烛火,能见到偏殿墙壁上悬挂的佛像画卷。光影晃动,佛像的面容仿佛也有了变化,有俯瞰众人的威严。
她膝盖僵直,似无法弯曲,无法前行,亦不甘回到原位。
何未拿起茶壶,让水流缓缓注满茶杯。
“上山时,听闻要剿匪,”何未说,“关外悍匪,趁热河沦陷逃入关内的。”
何至臻两手交握洋火盒。
“这消息来得早,我已请人将碧云寺护住了,倒不必慌张,”何未回视何至臻,“区区几个匪徒,成不了气候。”
何至臻手脚发麻,料想到何未的话中话。
“何未。”何至臻脱口叫她。
但她对这个亲妹妹,有许多的不甘压在心底多年。年幼时她同何未一道认识召应恪,偏名满京师的召家大公子对亲妹妹情有独钟,本以为注定是妹夫的人,机缘巧合下成了自己的夫婿,其中不乏她的机关算计……夫妻多年,不如青梅竹马数年……
而此刻,她浴在偏殿窗格投入的夕阳余晖里,仿佛被落日红光绘上的一层胭脂,人面桃花,双眸清亮:“姐姐与其惶惶而立,倒不如坐下来,更心安。”
第69章 血祭英雄灵(2)
何至臻几次想给母亲烧烟泡,手抖得不像话。在烛光的影子里,何未静坐品茶,一盏茶饮罢,偏殿的门再次被推开,一个小厮径自小步跑到何未跟前,恭敬道:“三爷请小姐去呢。”
“不必了,”何未替她答,“稍后,便要出去用斋膳了。”
偏殿门被推开,一个小厮跑入,说外头吩咐,女眷们先留偏殿,勿要四处走动。满殿站着的人先后坐回原位。再没了方才闲谈的愉悦,死寂一般沉默。
她从暗红的雕花排门出来,何家各房的男人们聚拢在一处,因多是平日里病恹恹地躺着抽大烟,立在那儿就显得虚弱乏力,不论胖的瘦的、长脸短脸,都仿佛都是同一张面孔。
何至臻从何未的背影,看到地面上她的影子,再看到众人交错的杂乱无章的和影子。
何至臻情不自禁迈前两步。
坐不住的小辈儿人,轻声交谈,对全斋膳跃跃欲试。她们在偏殿坐了两个时辰,被磨没了耐性。何未的母亲像一尊泥塑雕像,如城内土庙的摆设,受尽烟火,却不言不语。
一语惊醒何至臻,她手里的洋火柴盒子早被捏扁了,凹陷下去。
“再烧一泡吧。”母亲低声道。
二叔走后,照他的意愿,没入何家祠堂。
何未带着善意,轻声劝道:“我是孩子们的亲人,姐姐交给我,只管放心。”
何未突然记起小时候,初次见二叔,便是立在如此的雕花排门后。二叔刚留学归来,跟着家中长辈们,“聆听”教诲。而她,躲在暗红排门后头,盯着这个与家族格格不入的二少爷……和他惊世骇俗的事迹。
“点灯吧。”何未吩咐。
夕阳西下,殿内光线暧昧难明。
何未今日来,未施粉黛,周身素白,无一首饰,与偏殿内的女眷们全然不同。
何未颔首,随小厮离开座椅。
“此刻贸然闯出去,万一被牵连了,平白连累了孩子。”她轻声又道。
檀香香气浓郁。何未的双眼泛了红,为那几个孩子,为过去的自己。
洋火盒掉在何至臻脚面上,她脸色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