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事变后,清政府下决心筹备海防,开始筹建北洋水师。江南制造局已经彻底沦为充门面的官僚衙门。西方的舰船技术反倒越来越先进。徐建寅此次公差出国,名为考察,其实另有一个秘密任务:给朝廷订购最优的军舰。
但她一个民间商人,还是女子,没法掺和军火生意。思来想去,给当时在德国的徐建寅写信,请他来美国一观。
无数历史读物和纪录片里都有描述,这场失败的投机不仅葬送了胡雪岩的全部财富,更引发了全国性的金融风潮。而在如今的1881年,上海投机风气强烈,工矿企业股票高涨。对新入市的商户来说,一夜暴富的机会遍地都是;而对林玉婵来说,一切似曾相识。
阜康银号是当今江南首富胡雪岩的产业。胡雪岩亦官亦商,此时背靠左宗棠,正红到发紫,有钱人争相将自家积蓄存入他的钱庄,以为稳妥。
“直觉。那个银号风险过高。”林玉婵很随意地笑道:“就算没事,你也不损失什么嘛。”
徐建寅眼里只有数据,执拗地说:“那个赫大人根本不懂军事。我这次来伦敦,看到了他推荐的船型。航速慢,铁皮薄,天气不好时,开炮的后坐力怕是能把船掀翻。我……我怀疑他吃回扣。但是上官都说,不可能的事,在他治下,海关最廉,一文钱都没贪过。”
徐建寅一心科研,虽然不会削尖了脑袋追求升官发财,但当“升官发财”这四个字从天砸下,多年的努力得到认可,还是砸得他满心欢喜。
“有事吗?”她直接问,“跟这位打交道,交情深浅不算数。他只讲个‘理’。”
赶紧给林玉婵回信道谢。见她目前在纽约,想了想,自己手头也没什么资源,唯有认识了一群靠谱的洋工程师、洋工厂老板,都是跟清政府有合作的。于是邀她乘船前来伦敦,跟她介绍认识一下。若有合作,可以蹭朝廷的顺风车,给她一个优惠价。
于是她呷一口洋酒,只高深莫测地说:“我对崩盘这种事一向很有预感。”
林玉婵当然欣然从命。如今中国民族资本蓬勃发展,博雅旗下已有多间茶厂丝厂,她自己也用积蓄投资参股了本土的机器厂及织布局。她没法像其他商人那样捐官捐功名,也不参加那些油腻的男人交际,唯一的优势就是诉诸科技,引进比别人更先进更高效的机械,方能和一众资深商人买办竞争。
但当林玉婵听说胡雪岩正在囤积生丝,试图垄断全国生丝市场的时候,就知道这位红顶商人气数将尽了。
徐建寅看看她那张沉着自信的面孔,又忆起她之前的几次理财建议,迟疑点点头。
经商的买定离手,愿赌服输,执意要火中取栗她管不着;但徐建寅的那点积蓄可都是他冒着生命危险,一点一滴从实验室、矿场、□□车间里挣出来的,不能就这么被人拿去炒泡沫。
当然……牵线加特林公司之际,按照军火市场惯例,拿百分之五佣金的事儿,就不必跟大清朝廷汇报啦。
徐建寅又喝一大口雷司令,直接半杯下肚,这才说:“是买船的事。我这次来欧洲,其实是来买船的。”
徐建寅是行家,对这加特林机枪一见钟情,当即奏报回京,大手笔定了五十尊,请林玉婵帮忙谈判订单细节。如今机枪运回国,谁用谁说好。连带着徐建寅沾光,名字上达天听,连慈禧都夸了两句,说等他回国,要好好奖赏。
身边有个做买卖的朋友也是福气,帮他少踩不少坑。
但是这一切她没法告诉徐建寅。就算她直说他也不会信。毕竟胡雪岩树敌颇多,每天都有人咒他破产,不缺她一个。
凭一批加特林枪、一封信的人情,不至于请她来伦敦公费旅游拉关系介绍生意。她早就看到徐建寅脚下鼓鼓囊囊的公文袋,见他不好意思开口,自己反客为主,笑着看他。
“好。我拍封电报回去。谢谢侬啊。”
林玉婵微微蹙眉,看着他把一整块可疑的奶酪往嘴里送。
徐建寅考察多国,最终青睐德国伏尔铿船厂的萨克森级铁甲舰。电报拍回国,却被泼冷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认为德国船造价太贵,是拿大清当肥羊宰,拒不拨款;赫德推荐英国制造的炮艇,说是物美价廉,三艘的造价才比得上一艘德国船。
在徐建寅的简单理科思维里,他觉得赫德是钻钱眼儿了。要是林玉婵面子够大,必须帮他游说一下,让赫大人迷途知返,别再外
“对了,”徐建寅谢了她,忽然轻声问,“你在信里还让我把阜康银号里的积蓄提出来,到底为什么啊?我老婆家里管钱,我怕她嫌麻烦。”
她虽然有钱,财富体量跟胡雪岩不可同日而语,也无法以个人力量来对抗经济大势。于是开始逐步收缩自己的风险性投资,储存现银,并且暗示亲朋好友,尽快跟胡雪岩的产业切割关系。
徐建寅果然心虚,咳嗽两声,才扭捏道:“你……你和那位管着海关的赫大人,交情还好吧?”
林玉婵被他敬了第三杯酒,笑着推辞:“你也太客气。说吧。找我来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