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一个农户一脸慈爱的将孩子抱起,说道:“小五,今天学的怎么样?在学堂乖吗?有没有听先生的话?”
王金宝对管家道:“你家中老人孩子多,花销大,以后每月工钱加两成。”
王金宝让马夫停下马车,然后从马车上走了下来,来到公办学堂前。
管家喜出望外,赶紧谢道:“多谢主君,多谢主君。”
原来是在练字,也是在节省笔墨纸砚。
就刚才这番话,若是传到官府去,那可就麻烦了。
孩子们这种氛围很是让人向往,让人情不自禁地便想融入其中,更不敢打扰分毫。
一边的王金宝见此,心中大受震撼,没想到朝廷的威望已经到了如此地步,民间都已经形成了报效朝廷的氛围,一个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试问他长大后能不拥护朝廷吗?
王金宝好奇之下,走到那孩子面前,对他说道:“小孩,把这书本借给叔叔看看,可以吗?”
王金宝一看,见这上面赫然印着三个大字,“英雄册”。
很快,学生们便为他解开了疑惑,只见这些学生放下身上的书袋,从书袋里面拿出一根毛笔,然后用毛笔沾了沾水缸里的水,便在石板上开始写字。
只见这学堂很是简陋,不过是由一些简单的木板木柱搭建而成,宽敞是宽敞,但却四处透风。
正在感慨之余,王金宝又见几个学生彼此搭着肩膀,快乐的走在路上,他们相互聊天打屁,乐呵呵的天真灿烂,脸上始终挂着无邪的笑。
管家听了,第一次对王金宝的话感到心中厌恶,心说朝廷就算是邀买人心,那也比有些人一毛不拔好。
那孩子重重的“嗯”了一声,点头说道:“我很乖,很听先生的话,先生还表扬我,说我又多认识了两个字,以后可能会中举,爹,中举是什么意思?”
管家回道:“听说有五个先生,三百多个学生,附近两个村的孩子都在这学堂读书。”
农夫很是激动,“先生真的说你可能会中举吗?好好好,以后我们家就靠小五出人头地了,等你长大了,考中了进士就去当官,就算考不中,那中秀才中举人,到时候也能到这学堂教书育人,好好报答朝廷,若不是朝廷的恩德,你一辈子都别想进学堂。”
然而如此简陋的条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那些孩童,他们人人都朝气蓬勃,努力向上,这种感觉,王金宝有些熟悉,但是又感觉陌生。
王金宝翻开一看,见上面记载的都是自古以来的英雄人物,历朝历代的人都有,像王翦,李牧,卫青,霍去
说这话的时候,王金宝感觉自己心里在滴血。
情不自禁的,王金宝便是跟着这群学生来到了一处阴凉地方,这里摆满了许多小水缸。
王金宝疑惑,怎么这里有这么多的水缸?
“嗯,小五记住了。”
课本都是四书五经,怎么会有图画?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笔墨纸砚还是比较贵的,所以穷苦人家的孩子为了节约一点钱,于是便用这水代替墨,石板代替纸,这倒是一个好办法。
这若是遇到下雨天,许多雨水都要飘打进去,里面的学生根本没办法读书,这般条件,与书院简直是天差地别。
说完,王金宝反应过来,下意识的看了一眼管家,见他并无异样,这才稍稍放心。
王金宝不屑一顾,笑道:“果然不出我所料,朝廷压根就没想把学堂办好。试问一个先生要教六十多个学生,这如何教的好?朝廷之所以这样做,便是为了稳定天下,他把在豪强大户身上掠夺的钱财,分一点出来办学堂,等到局势太平,公办学堂也就荒废了,什么杀富济贫,我看杀富是真,济贫却是假。”
第二日,王金宝出了家门,去自家店铺查账,路过公办学堂的时候,只听见朗朗上口的读书声传来,声音里面充满着朝气蓬勃之感。
此刻,王金宝想起自己的儿子王一科,想起他那一张苦巴巴的脸,顿时,王金宝便心中不是味道。
“嗯。”
王金宝又问道:“这学堂有多少学生,多少先生?”
突然,王金宝被孩子们的课本吸引了,里面似乎还有图画。
看了一会,恰到学堂放课,学生回家吃饭,许多学生成群结队离开学堂,也有些家长亲自来接年龄幼小的孩子。
小孩子单纯,哪里会拒绝,便把课本拿给王金宝看。
“真的?”
孩子们此时一个个的脸色严肃,认真无比,都是各自练着自己的毛笔字,有忘记怎么写的,便从书袋里面拿出课本,一笔一划的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