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太后问:“谁掌拨款事项的?”
第215页
李怀英接到阮裴旭的信,要他游说周金一起打仗,于是李怀英登门拜访,周金便跟着走了。
董乙回:“大人这几日因病休假没来上朝,这我也请示不了,批不到银子。”
董太后想让萧王帮她处理烂摊子,萧王却甩手跟霍莹一起搬去了封地,董太后无奈,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
董太后问:“你们顶头上司是谁?”
拨款方面,因为全国上下多处地方都要拨款重建,刚接手的人看不懂王宝相做的账,为了尽快拿出成绩,便自己重新搞了一个,这导致很多之前应允的银子没给到位就不了了之了,而新拨款项后,做这事儿的人又以为能扣漏洞贪银子,所以做了假账,一来二去,导致拨款机构直接瘫痪,朝廷给不出银子,底下人拿不到银子,而为官之人发现问题后忙往里填补漏洞,之前贪的全填进去了也补不全,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又报到了朝廷。
日子一天天过去,董太后原本以为换了人搞事,大嘉国会走上正轨,谁料事态越来越不可控制。
……
此后太后又问了一些事,除了还粮这一事办的不错,其余的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出问题,气的她当场甩袖离去。
户籍问题更是一团乱,为官者在正阳办理事务,所有奏折信件一律往宫内送,路途遥远,存在时差,往往这个批复了,另一批才送到,而之前批复的与这一批又存在矛盾,问如何处理,几十个人连续整理了三天三夜也没整理出来,最后把堆积成山的奏折全搬到了朝堂,想寻求能人出来处理。
大臣也不知该怎么回,他们没接触过这一行,难免经验不足,不敢揽这活嘛。
没错我就是那个金屋藏娇的娇 作者:马有钱A
大嘉国统一后,原圭厥、商国那边的百姓户籍都需迁到大嘉国名下,这可是一大工程,下面官员数次请奏,问地域怎么划分,户籍编什么种类,眼见奏折越堆越多,太后才提起这件事。
董太后又问:“百姓入户问题谁处理的?”
因为时间拖得长了,很多关乎民生的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百姓哀声怨道,最近还编了首骂董氏无能的童谣四处传播,传到了董太后耳里。
董太后在火光中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对宁蔻道:“将贵妃厚葬进皇家陵园,全国斋戒三日。”
董太后忙着处理朝事没空管他,让他娶妻一事便搁置了。
董太后扫了底下一圈,见没人出来回话,便问:“谁是向均?”
一个大臣回:“是向均向大人,当年商国大败,两国百姓入户问题都是向大人处理的。”
还有别的关于洪涝、旱灾、蝗灾、开凿运河甚至打仗方面的问题接踵而来,让人应接不暇。
那大臣又道:“向大人一直在尧城,之前这些相关信件都是送到尧城去处理的。”
董太后揉额头,道:“他在尧城处理不了,你们就不会再找一个人出来吗?偌大朝堂,几百个大臣,当摆设呢?”
大臣垂头拱手道了声“是”。
董太后没有食言,贵妃娘娘死后第三天,她就秘密让人把霍云朝放了,没让卿天良看上一眼。
“……”
卿天良一时失意,为贵妃也为霍云朝,成天不是病了就是醉了,日子过得一塌糊涂。
董太后又下令让众人选出一个合适的人来处理,大家都爱巴结太后,选过来选过去,选了个董家人,太后以为这群人是认真考虑选出来的,便没反对,而大臣们见太后脸色好了些,纷纷庆幸自己选对了。
大嘉国一百二十六年春,新皇登基已有数月,朝廷欠粮已尽数还给大嘉国百姓,周金搬空两个家族的粮仓,带着粮食退回北方。
董太后接手后,为了巩固势力,让大家都将事情放在朝中处理,她要时刻关注到大臣们的动向,入户奏折也是应她的要求送到皇位案前的。
董太后半眯了一下眼,道:“他不上朝就没人上朝了?给哀家削去他的官职,换一个能办事的。”
底下大臣面面相觑,董甲道:“臣让人去修筑城墙,可没人拨款,没法买材料工具,也没法雇人啊。”
董太后坐在高位,看着这些大臣,有一半是她董家的人,她略感无奈,她还能怎么努力?董家扛不起运转大嘉国的重担,就算给了位置给了权力,他们也办不好事,她还能怎么偏袒他们?
“你们就不能办点实事吗?哀家提拔你们是让你们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董太后皱着眉,难得说了一句粗话。
董乙回:“叫王宝相,原尚书大人的孙子,颇有算数才学,过目不忘,本事十分了得。”
董家一时走上了巅峰,几乎天下都快成了董家的天下。
夜里,后宫突然燃起一把大火,董太后带人赶到时发现失火的地方正是贵妃住的宫殿,数千人围着宫殿以防大火蔓延到别处,却对救火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宫殿燃烧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