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油瓶没有回答,反而问我能不能把模型拆开。
闷油瓶在四周摸了一圈,终于在夹层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暗门的机关。暗门很小,比条缝隙大不了多少,幸亏胖子没掉到这来,否则绝对被卡住。
大概是情绪表露到脸上,闷油瓶眼睛又毒,看我的眼神都不对了,八成这小子心里在犯嘀咕。
回想当初进楼前所看到的,我恍然大悟,原来断崖对面的那一整座山里,建的其实只是张家楼的第三层到最底层(现在看来也不能再说张家楼最后一层就是第七层,因为这当中的夹层、隔断实在是太多,没办法干脆的将楼层分出来),而第一、二层应该是湖底看到的那些汉式房屋,难怪当初样式雷的楼层图上二、三层间是中断的。
之后我足足花了近20分钟,才把塔楼模型的第一层全部拆分开来。这层由于面积稍小,除去中央空出的圆形空间,一共只拆出了4间扇形墓室一样的房间。而这些房间围着中心又恰好组合成了一个近圆形。在其中的一间上,我看到了下层入口的标注,从那应该可以直接通达下一层。
有了前面拆屋顶的经验,我尽量睁大眼睛去找塔楼模型第一层的榫卯接合处,或者检查墙体和地板有没有什么多出来的结构。尽管这烫样上的机关安排隐秘,但在我的努力之下,还是让我找出了不一样的地方。
烫样上每一层的结构都非常的完整,而且按照一比一来标注尺寸,看上去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我仔细看了看,每层楼的中央就如我们所推断的那样,专门留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空间,围绕着这个圆形,一层楼被分隔了数个房间。房间之间互相交错嵌合,俯瞰着就如同迷宫一般复杂。
由于要保证烫样的完整我也不敢硬来,绕着塔楼模型仔细把房顶周围检查了一圈,终于发现房檐下多出了一个椽子。我心想有门,立即伸手过去,用指甲掐住那细小的椽子,轻轻地把它抽了出来。
我跟在闷油瓶后面出了夹层,发现我们来到了一间更大的密室里。粗略地用手电照了一圈后,我看见密室两边的墙上都有绳索穿空悬着,上面挂满了样式雷的图案,数量要比闷油瓶手里的多得多。密室的正中有个石头台子,台子上方的顶上还嵌了几颗夜明珠,走近了一看,全是样式雷的烫样,一旁还放了个完整的塔状模型。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小的夹层中,大概一米六七的层高,我和闷油瓶都得弓着腰走。这个夹层里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用黑色石板建成的密室。
不过,据前面看到的那个壁画,张家古楼的设计和建造都是秘密进行,应该没有一个人能够看到完整的设计图,更别提弄来这些精准的烫样。那么,这些东西是谁弄来的?又为什么要放在这里?若这些东西就是正规殉葬品,也太寒碜了点。
我用手挑了挑塔楼模型的顶,接合得很牢,大概闷油瓶考虑我是个学建筑的,能毫发无损地把模型拆开,就道:“我试试。”
样式雷的烫样是用纸张、秫秸和木头等材料加工制作的,而且一般屋顶都可以打开,但是眼前这个烫样却不同,屋顶和墙体牢牢地接合了起来。
抽出的一瞬,我听见了极其轻微的一声响,这次再去拿塔楼的屋顶,果然很轻松地就取了下来。我松了一口气,把房顶放到一边的石台上,看了一眼旁边的闷油瓶,他直接就用眼神示意我继续。
出人意料的是,拿掉这一层烫样后,我并没有看到下一层也就是张家楼第四层的内部结构,反而只有一条往下的阶梯。除了阶梯和中心的圆形空洞外,其他都是实体的墙壁。结合整个张家楼外部来
我挠了挠头,低头去看烫样的内部,不太像最初潜入湖底时我们所看到的张家古楼。把它和旁边的烫样大略比照了一下,竟跟第三层的内部结构对上了。
我按照排列顺序扫过去,最后在第六层找到了这个密室所在的位置。我一眼就看明白了,按照常规设计,这是用来堆放某些正规殉葬品的隔间,现在应该是用来存放张家古楼的完整烫样和样式雷图纸。
我朝他嘿嘿一笑,揽住他的肩膀就把他往我身上扒拉。闷油瓶被我搞得没有办法,只好象征性的斜过身来贴了贴我的胳膊。
胖子这会也不知摔在张家楼的哪个角落,想到这我也没心情再闹,收回手抓起一旁的“狼眼”,开始查看四周的情况。
老实说,即使闷油瓶出现跟我差不多感觉的幻觉,但他的淡定已经深入到骨子里去了,就算面对这种失而复得的巨大喜悦,他也不会像我这样喜形于色。要是胖子在,他肯定又要故作深沉地说:“看到没小吴同志,这就是差距!”
琢磨怎么下手的时候,闷油瓶在旁边一手拿一个手电替我照明,严肃认真的表情搞得我压力山大。
二十六章
我再度用手电照了照周围,除了烫样和样式雷图纸外什么都没有。我回过头看向闷油瓶那边,想听听他的意见,却发现他一直盯着那个塔状模型看,不知道在想什么。他那表情往往是看到了什么,我凑到他旁边,边跟着一起看模型边问他是不是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