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琤告诉她,三枝小时候检测出来患有自闭症,在一些事情上比较迟钝,她这才惊讶起来。
给三枝请了一天的假,让他睡了一觉,一整夜三枝睡的都不怎么安稳,第二天醒来看到有反应的地方,都快要哭了。
而男孩的表情,充满了害怕。
钟琤看一眼三枝,拉着他的手,放到自己手里,并没有说三枝只有自己,他只是继续询问,能否给三枝上上课。
三枝感同身受,也非常害怕,会爆掉吗?
省队马上就有一场比赛,三枝也要参赛,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比较重要的比赛,他才17岁。
钟琤介绍了三枝的情况,青少年羞于启齿自己的身体变化并不在少数,可大多数孩子在没有外界教育的情况下,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还有一小部分孩子,可能会恐惧此事,又或者过度沉湎此事,这些都是需要外界加以引导的。
自闭症?外面的孩子?
钟琤一摸他后背,全是汗。
中间
第三周的时候,问题更加严重了。三枝的教练打电话找到钟琤,告诉他最近三枝训练时精神状态有些不对,总是一脸困顿,好像夜里没有睡觉一样。
画面上的小男孩站在床边,一脸迷茫,下半身像小竹笋一样半翘,半边床铺濡湿,像是尿床了一样。
“害怕什么?”钟琤以为他室友讲恐怖故事了。
目光平视着红木桌子后面,优雅而又知性的女人。
钟琤预约了省城里一位有名的心理医生,这个时候心理医生并不怎么吃香,可这位女士毕业于国外有名大学,回国后开了一家心理咨询室,久而久之,声名远扬。
她惊异地看着三枝,突然拿起桌面上的电话,外面的传声器里响起她的声音,“三枝,三枝是吗?你可以进来吗?”
黄医生也没有问他为什么不自己上课,也许是因为害羞吧。她站起来,从一旁的书柜里翻出来一本书,一本连环画,递给了三枝。
“……”给孩子上教育课,刻不容缓。
黄医生并不会觉得冒犯,她笑着说:“看的出来,你们家里人一定在他身上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他很棒,一点都看不出来小时候有过自闭症。”
翻开以后,画面的主人公还是这个男孩,从他五六岁,到慢慢长大,截取了生活中让人比较熟悉,有代表性的场面画出来。
三枝四处张望,找到了传声器,他看向钟琤,待看到他点头以后,便走了进来,自觉在钟琤身边坐下。
她隔着隔音玻璃看坐在外面的男孩,他长的很是漂亮,此时正在仰着头,看等候室里摆放的贝壳风铃,安静又漂亮的男孩子。
他们习惯沉湎在自己的世界上,有时候对父母对别人的话反应不大,更甚者,会表现出排斥外人的攻击性行为。
比如小男孩的日常永远都是固定的,熟悉的场景和场地,重复性的活动,显然这个孩子像三枝一样,都是特殊孩子。
结果三枝:“小鸡每天都要站起来,我害怕,不敢睡觉。”
这种案例虽然不多,可黄医生并没有很惊讶,点头失意自己知道了。
“你最近没睡好?是训练压力太大吗?”
他继续往下看,故事里的男孩从一开始的害怕,到慢慢接受,画面也逐渐平和,颜色恢复明亮,小男孩又露出高兴的笑容,恢复了以往的日常,只是间歇性地穿插着,偶尔他一个人躲在卧室里,拉上窗帘关着门,泄露着火红的颜色。
她怎么都不敢把自闭症和这个男孩联系在一起,回想过去自己见到的自闭症案例,大多数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孤僻。
封面上是一个正在踢球小男孩,大概五六岁的样子。
他大概明白了这幅漫画的意思,而三枝的体悟更加深刻,在这个故事书中,他注意到的东西比钟琤要多。
钟琤陪着三枝一起看的,这个故事书没有文字,只通过画面色彩的搭配,还有小男孩的表情转换,就让人如临其境。
三枝认真的翻看,看的津津有味。
这样的孩子一般比较内敛,情感很难外泄,再加上青少年爱面子,自尊心较强,更不可能说自己的忧虑。
恍然大悟。
故事书看到了一半,他的表情才有了些转变。
并不是所有的自闭症孩子都是天才,还有很多,他们多少都有一些智力障碍,想要挖掘这些孩子的天赋,或者让他们从自闭的世界中走出来,比登天还难。
上午成功见到了医生,她先是询问了钟琤要咨询什么问题,咨询人是谁。
接下来的画面,像是干净纯洁的童话世界突然被倾倒了五颜六色的颜料,整个画面都有些扭曲,伴随着鲜艳而又火红的状态,男孩躺在卧室里,像是发红的火烧棍一样,被火焰包围着。
钟琤只好去省队里找三枝,三枝看到他就抱住他,困的不行,像是要睡着了。
三枝摇摇头,闷闷不乐道:“我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