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二两银子吗?还挺实惠。
作为皇帝,他当然知道改良沤肥技术对于粮食增产起到的作用,而这个研究其实朝廷自己也在做,只可惜,过了这许多年,也没弄出什么水花。
“下次,凡是有关于赵平安的折子直接送到朕这来,朕亲自过目。”
而对于赵平安这个名字,这两年一次接一次的袭来,京都的百姓听的都已经麻木了。
“平安已经研究出此物,为何不提前知会朕?”
如今又是沤肥,说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
改良沤肥技术。
先是去年年底他弄出来的锅灶,说是取暖又能煮饭,瞅着还不错的样子。
别忘了,他上辈子学的可是地质,他们这个专业虽不如农学院在种植方面出色,但他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没落下普及这沤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别问,问就是沙子里面进眼睛了。
钱智“……”
钱智想说,这点小事还不用特意禀报,但看着陛下的神色,这话他说到一半便住了口。
这偏心偏的。
薛祁想了许久才反应过来,这是前几年她刚入主北疆时赵平安派人送来的, 说是等到要紧时候再用,要不是这次整顿军务, 她早前就已经忘了。
一人挑了一个部门,过分。
比之前贵些,毕竟安装工序比较麻烦,要五两银子
起码给他们留点面子,你别只研究个半拉月就出成果行不行?
钱智不解:“陛下,这压井省时省力不怕受冻,比之水井安全性高了不止一星半点,这不是件好事吗?”
魏帝黑了脸:“朕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也因此, 北狄安静了有一阵儿。
嗯,他们咬咬牙,也不是不能装。
“那陛下的意思是?”
入冬没多久,北狄冒险来北地掠夺粮草, 接连打了好几场秋风,防线的几道关卡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刚知道此事时,魏帝尽管对赵平安抱着很大期望,但也担心他深陷其中。
嗯,看样儿来年又得大出血。
在众人都暗搓搓,紧张兮兮的等着北疆粮食产量结果的时候,赵平安却是不以为意。
北地迎来一场大丰收, 而对面交界的北狄却因为没有储存够冬日的粮草,挨饿受冻了不少人,毕竟北狄虽然物产还算丰富, 但其实气候并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消息传到京都时,工部的官员,尤其是负责研究此事一个个的都快懵了,他们研究那么些年都没弄出什么成果,竟真被赵平安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并非他愿意将赵平安想的太脆弱,实在是平安一路走来都有人护着,走得太顺,基本上没受过什么挫折,倘若真因为此事耽误了正事,实在是不值。
可魏帝没想到的是,工部耗费了十来年没做成的事,还真叫赵平安给做成了。
之前也不是没遇到要紧情况,但主要是没想起
“陛下,这是工部的职责,所以……”
用料的确不贵,但架不住他们地多啊!
魏帝心中暗道:登天他已经做到了。
可就算能做,改良沤肥技术并非一日之功,只怕要耗上许多精力,若是做得成,自然是值得,就怕最终的结果一无所获,反倒是叫他受挫。
打脸,实在是打脸。
不对!
在这期间,薛祁命人整顿军务的时候,底下人回报说仓库里堆积了几个木桶,因为是少帅的东西, 所以一直无人敢动, 如今要整顿, 便想问问他如何处理?
只凭赵平安一个人,想在改良沤肥技术这项做出什么成果,难于登天。
在众人的苦等中,秋日,北疆获得了一次大丰收,比之往年增产了三成。
嗯,他们买单。
思及此,百姓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不仅是做成了,甚至都没错过粮食作物的最佳施肥时间。
没几个月,到了夏日,又捣鼓出来什么压井,说是安全省力,冬日还不会上冻,只要一瓢水下去就可以引水上来。
第三百零四章 火药出,北狄,危!……
但好在都守住了。
京都的百姓合计了一下自己手里的银钱,不禁想哭,赵平安上任才一年他们就花出去这老些银子,若是等之后他官居高位……
而在这一年,昭和十六年,除了锅灶,压井,赵平安还干了件大事。
但他最终还是回了个:“是”,陛下要任性,他这个做臣子的也阻拦不了。
想到这, 薛祁拿出一个木盒, 里头都是她这两年与赵平安来往的信件。
不大不小的木盒, 除了一沓子信件之外, 里头还有一个锦囊,摸一摸,里头应当是是纸条,但内容就不可知了。当初信中说是紧要关头再打开,不过,因为这锦囊的封口处是被缝死的, 要想打开只能破坏,这才叫她留到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