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5月,战争失败导致意大利内阁崩溃下台。1911年6月,新上台的意大利内阁吆喝着‘将战争进行到底’。
意大利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很快成了大周兵部的研究热门。来得快,去得也快。到了1911年9月,已经没人在乎这次战争。
陈韶在描述这场战争的时候,明确提出‘让世界上被盎格鲁萨克逊政权的压迫地区从殖民主义残暴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旗号。
哪一个国家的无畏级战列舰更多,更强大,哪一个国家就能在印度洋获得胜利。
英国每年从印度攫取的劳动力价值,大概有近十亿大周银元。户部与工部完全看不出大周为什么要放弃这样的利益,转而去搞什么虚无缥缈的民族解放。
1911年6月18日,奥斯曼帝国海军突然出现在意大利海岸线外,炮击了意大利城市。随即快速撤离。
把世界打成一片焦土,意义何在。世界岛的西边是欧洲文明中心,世界岛东边是华夏文明中心。两个文明中心之间的残酷战争,本就可能撕裂世界岛。陈韶并不喜欢这样的结果。
6月28日,意大利新内阁又崩溃了。
六部都知道,陈韶在奥斯曼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之间的战争中秉持的立场。这个立场获得了成功,自然强化了陈韶中将的发言权。
打一场有限战争,那就没理由吞下印度。大周曾经控制过孟加拉湾,打赢之后,让印度半岛上建立起如同历史上一样的几个乃至于十几个几十个国家。这就能有效阻止英国势力返回印度半岛。
印度当了上百年的英国殖民地,大周一旦解决掉英国在印度洋的武装力量,凭什么不能用英国一样的方式统治印度。
吏部很少对于政策发表看法,这次也有礼部高官表示,即便是搞民族解放,印度也得在大周的统治下获得独立地位。
由于好多人都听到了,这个评价在大周上层快速传播来开。并且得到了相当认同。
慵懒的和平好像继续盘旋在世界岛上空。一等列强们并没有因为奥斯曼帝国的这次胜利而高看奥斯曼一眼。英国报纸甚至用嘲讽的口吻描述奥斯曼帝国海军,‘那支大周雇佣兵组成的海军’。
陈韶当然听说了这帮高官们毫不客气的看法。所以陈韶一言不发,继续自己的工作。但是在心中,陈韶也有个评价,‘肉食者鄙’。
7月9日,新新内阁以务实态度上台,与奥斯曼帝国签署和平协议,结束了这次战争。
所以除了兵部之外的五部都想方设法尝试弄到‘四号作战方案’的具体概论。
根据自己对李长远陛下的战略研究,陈韶相信自己的理念完全符合李长远陛下的谋划。
他们如愿以偿的通过一些渠道拿到了期待的东西,看完之后,五部的高官要么惊诧莫名,要么嗤之以鼻。
这场战争的结束,连欧洲都失去了兴趣。毕竟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曾经陈兵维也纳城外,差点推到欧洲的东方帝国。如果连意大利都打不过,也不符合奥斯曼帝国留给欧洲的印象。
这话说出来只怕没人信。但李长远陛下的战略思考就是这么简单实用,充满了理想主义的人文关怀。
7月11日。已经承受不住一万多意大利战俘吃喝拉撒的奥斯曼帝国立刻以‘和平’的态度,把意大利战俘送回意大利。
鸿胪寺算是大周最讲究外交辞令的部门,鸿胪寺卿看完这段,只评价了一句,‘说的比唱的都好听’。
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来往的主要通道。
运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苏伊士的南面。苏伊士运河的建成使得非洲大半岛变成非洲大陆,埃及横跨亚非,西南亚、
户部就以一句‘寇可往我亦可往’做了点评。工部方面很认同这样的观点。
李长远陛下的想法甚至更加保守。大周恢复旧地,继续控制孟加拉湾地区。就是李长远陛下的期待。只有在英国垂死挣扎的局面下,大周才会考虑把英国赶出印度半岛。
也就在此时,陈韶的母亲陈馨婷递交了一份奏折。奏折内容很快就如暴风般让大周上层都把注意力放到这上面。
虽然说的轻松,英国实际上没有这么轻松。这次东地中海海战证明了无畏级战列舰面对非无畏级战列舰的巨大优势。英国海军大臣向印度皇帝兼英国皇帝以及英国首相提交了报告,再次强调了英国与大周的战争是一场无畏级战列舰大舰队与无畏级战列舰大舰队之间的决战。
到了1911年11月,在大周皇帝李正昊的催促下,大周兵部第一作战室主任陈韶提交了‘四号作战方案’。
陈馨婷提出,大周可以与奥斯曼帝国的属国埃及签署协议,建立第二条苏伊士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