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挥了挥手,让所有宫人都退出去,然后这才看向朱据。
“臣蒙陛下的信重,被派往汉国学习骑战之法。这两年来,臣牢记陛下教诲,一刻也不敢松懈。”
虽然汉国取得关中之后,刘禅也算是有了知人善用的贤名。
“子范何须如此?吾虽未能亲见汝等在汉国是个什么模样,但吾与汉国天子之间,通信从未间断。”
不怪孙大帝这般想。
但慑于冯明文的名声,让有资格想要探知的某些人,又只能按捺住好奇之心。
朱据顺着孙权的意思,坐到位置上,然后长叹一口气,低声道:
“此次着急回来,实是有紧急之事,还望陛下恕罪。”
这也导致了虽然无数人想要探知,冯明文身后的师门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竟能培养出此等艳绝天下的人物。
但见他站起来身来,大喝道:
这些日子一直沉浸在温柔乡的孙大帝,得知朱据不远万里回到江东,第一时间就接见了他。
延熙二年的最后一个月,左将军朱据终于赶在大朝会之前,回到了建业。
如今骤然得知朱据带回了冯明文师门秘闻,孙权勐然就反应过来。
朱据原本还有些激动的心情,一下子就落到了谷底,同时有些羞愧地低下头。
孙权的目光微微一凝,再看看朱据的神色,明白过来,对方接下来要讲的事情,可能甚是机密。
孙权的心情不错,亲自上前扶起朱据,上下打量了一下他,笑道:
朱据也
朱据挪了挪身子,尽量靠近孙权,这才压低了声音:
“所有人,离开此处十五丈,但凡有人敢靠近一步,杖毙!”
再加上冯郎君冯鬼王小文和的名声,大吴能不能顺利组建骑军,还真就是在冯明文一念之间。
感觉到朱据的情绪明显变化,孙权不禁有些奇怪:
“陛下,接下来臣要说的事情,乃是冯明文师门秘闻,不可为他人所知。”
“嗯?”孙权一愣,“什么意思?”
近年来,更是敢称天下才气一石,冯明文独占八斗。
朱据回到建业后,就立刻请求入宫面见陛下。
“有劳陛下关心,臣一切都好,只是有些过于想念陛下。”
想起冯明文无论是对大吴还是对自己,皆是坦荡无私,而自己呢,却是欺瞒对方,私吞秘物。
原本对于自己没有提前请示陛下,就自作主张回来的朱据,看到孙权这个模样,心里头就是一松。
说阿斗是信厚之君,孙权倒还没什么话说——毕竟光是给诸葛亮立庙这种事情,孙权自认是做不到的。
毕竟谁也不知道,强行探知某个深不可测的山门,会不会惹恼对方,从而引来大祸。
朱据听着前面的话,还想着要谦让几句,没想到陛下竟是提起了冯明文。
孙权看到他这个神色,不禁一皱眉头:
“诺。”
更没想到,冯明文竟是对自己有这等评价。
同时还有些感动:
“子范请起。”
“你前番来信,不是说冯明文没有藏私,让人悉心教导军中骑军之事么?”
“听说就连那冯明文,亦时常在汉国天子面前提起你,赞你谦虚接士,不愧是江东俊杰。”
门外传来脚步声,同时有声音传来:“陛下?”
阿斗不过是坐享其成。
“臣据,拜见陛下!”
“陛下误会了,臣此次回来,与冯明文有关,却是与骑军无关……”
如今诸葛亮已亡,冯明文就是汉国权柄最大的重臣。
“汉国天子可是对你一直备有赞赏呢,说你才兼文武,通达治体。”
朱据抬起头欲言,然后看了看左右,又止住话头。
但要说把汉国眼下的兴盛局面,归于阿斗身上,还不如说是归功于诸葛亮与冯明文。
山门子弟,恐怖如斯。
孙权哈哈一笑:
“你先坐下,慢慢道来,那冯明文究竟怎么了?”
确定没有一个人能听到两人的谈话,孙权这才转身朱据:
“陛下,臣这次回来,其实最大的原因,正是因为冯明文。”
朱据苦笑:
但同为帝王,孙权又岂会不知,汉国国事,前有诸葛亮,后有冯明文。
“子范,你这是怎么啦?”
冯明文自出山以来,治军牧民,无不可观,领兵出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你继续说。”
“子范去长安已有两年了吧?在那边过得还习惯否?身体可还安好?”
“来人!”
“冯明文师门?”孙权一怔,然后眼睛蓦然睁大,“冯明文师门!”
“莫不成,这些日子,冯明文做了什么阴诡之事,借此阻止大吴组建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