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取胜,多耗费些时日算不得什么,没必要去犯险,万一有什么意外,那可就在以后的仕途上留下污点了。
从那之后,日本开始了闭关锁国之策,国力更加衰败,军械装备以及战略战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大明则在朱由检的带动下,从军械到战术,都具备了远超当代任何国家军队的实力,此消彼长之下,与幕府军作战当然有着十足的把握。
李定国这项计划具有相当的冒险性,也将原先在国内时制订的步步推进的稳妥计划一举推翻,若此策成功,那大明攻略整个日本的进程将会大大缩短,也会减少朱慈烺身处异国他乡的时间。
对于张清源的指责以及隐含其中的轻视,李定国并未放在心上,也并没有表露出想要讨好对方的意思。
面对太子的问题以及张清源的质疑,李定国神色从容的侃侃而谈,朱慈烺闻言不由得连连颔首,张清源则是一副不置可否的神情。
正是依据诸多情报判断,我军才不得不行险!
剩余八千人马应对当面之敌当是毫无问题!
据此前情报来看,当前之敌不下四万之数,我军虽善战,但也应打起十足精神予以应对,若此时再分兵他处,一旦遇险,那后果对我将会十分不利!
李定国的总体策略是,趁幕府军现在集中于鹿儿岛西南部,派遣一部人马由宫岭附近登陆,然后从背后给其致命一击。
第二次抗倭援朝时,日军同样是是十四万人马,明军人数增加到七万,结果打的十四万日军几乎全军覆没。
而另一部人马则是从大阪附近登陆,趁其不防,突袭京都幕府所在地,直接将幕府首脑一锅端掉,之后再挑选对大明亲近的人物组建新幕府,假借天皇明义发出诏书,解散各地大名武装,如有不服者,大明官军再予以分兵讨伐。
他先是冲朱慈烺施礼表示感谢,随后请太子来到舱内挂着的舆图前面,然后他用一根木棍点在上面,开始讲解新的作战计划。
“依定国将军之策,突袭京都需要多少人马?攻击眼前之敌又要多少?
我军兵力本就过少,实不应行此险计!
当年万历年间朝鲜所谓的“壬辰倭乱”,丰臣秀吉先后派遣十四万大军登陆朝鲜,奉命“抗倭援朝”的明军,第一次参战时总共只投入不到四万人马,就把十四万日军大的屁滚尿流。
“臣谢过殿下!还请殿下移步观瞧!”
“既是定国将军如此说道,那孤便同意此策,但定国将军作为远征主将,不宜以身犯险,奇袭军将还是另选他人为好,定国将军还是率领主力,应对眼前之敌吧!”
臣以为,幕府上下绝不会想到我大明官军会参与此战,更不会想到会攻其本部,是以,此次突袭当有绝大胜算!”
李定国的言论看似狂妄,实际上并没有轻敌之意。
“适才殿下所问,突袭京都须多少人马,臣以为两千足矣!
“殿下、张郎中。
臣以为,还是按照此前策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为好!”
这一年来,郑七安排手下随从,利用各种渠道不遗余力地搜集着日本各方面的资料,李定国刚才提到的幕府可以调动的总兵力便是其中一条,而这几十万军队是由接到幕府征集令后,各地大明拼凑起来的,作为幕府常备军的旗本武士人数并不多。
若是突袭遇阻该当如何?
以幕府之实力,若是与我军交战,其所能动用军卒数量应为二十至三十万之数,以此来计,我军当面之敌不过是其中两成左右,要按此前方略攻略日本全境,我军最终虽能取胜,但也会面临辎重补给匮乏之困,更会为敌重兵四面攻击,如此便会导致伤亡人数大增,从结果来看,实有得不偿失之嫌!”
“以日本国内局势分析,幕府是其实权操控者,只要攻其不备,一举将其聚歼,那日本全境将再无有召集军队与我抗衡之人,其各部大名兵力虽仍在,但顾盼取舍之间并无聚合之力,到时我军大可从容应对,必要时可予以逐一灭之!”
朱慈烺虽说并未上过战阵,但在兵部观政这大半年中,日濡目染之下对用兵的许多常识还是知道不少,这次大明远征军只有一万人,尽管在武器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毕竟地利这一条上并不占优,所以他还是有些担心。
张清源对大明官军的作战能力还是十分自信,官军近年来在各个方向上,无论与谁对敌,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因此,不管是一线将校官兵还是朝堂大佬,心里都是满满的自信,这也是兵部只派遣一万人就敢登陆日本进行作战的原因。
本着不干预主将军事指挥和部署的原则,朱慈烺考虑半天后,最终还是同意了李定国新的作战计划,张清源本想再次出言反驳,但在看到朱
没等李定国回答朱慈烺的问题,张清源便抢先出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京都为日本核心所在,孤以为,其防范应该是相当严密!”
“启奏殿下,臣反对李将军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