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书恒也严肃起来:“这件事情并非是什么突发的情况,这么多年来一直在积累当中。我记得之前跟您说过,满清的时候,内部的主要矛盾是在土地上。现在咱们努力扩张,土地的问题是解决了。没有了土地这个剥削的方式之后,必然有别的方式。”
他招呼夫妻俩坐下,魏玉珍说了一会儿就借口去帮刘妈烧饭离开了。
董家的孩子可以无能,但是不能是坏人。
女婿上门,自然不要老丈人亲自下楼迎接。
他知道不是谁都是那块料。
他继续道:“我去南边确实是去看缴获的嘤国人战舰。您说的这件事情,我交给季高去处理了。”
魏源抿了一口茶,看着董书恒略带担忧地说道:“季高这个人我了解,处事果决、稳重,但是过于刚烈了。你就不担心闹出什么乱子吗?”
魏源住这栋房子就是学校的产业。
很快车队就来到了魏源在北海边上的一栋两层小楼。
这个刘妈在高邮的时候就负责照顾魏源一家人。
原本董书恒还准备给他专门安排一个府邸,或者是让他住到夏宫去。
就是他自己原本也不适合从政,只是恰逢其会来到了这时代。
董书恒笑道:“好久都没有尝过刘妈的手艺了,还真是怀念啊。”
看到闺女离开之后,魏源捋着胡须问道:“听说最近你跟季高都到南边去啦,工厂的问题很严重吗?”
魏源的担心不无道理。
董书恒对于这种差异的产生,并不反感,也不追捧,反而倒是采取了一种中性的看法。类似与存在既是合理的观点。
“唉呀,小姐、姑爷你们来啦?哎幼,咋还带东西来呢。老爷在楼上呢。”刘妈很热情,董书恒也是熟人。
这新京大书院就是魏源带着一部分淮海书院的人搭建起来的。
“呵呵,辛苦你了,刘妈妈,我爹爹就是面冷心热。”魏玉珍也笑道。
说完,刘妈带着二人向楼上走去。
魏玉珍出嫁之后,老魏身边也每个人照应。
董书恒一开始到高邮的时候就经常吃这个刘妈烧的菜。
站在门口迎接的是一个四十几岁的阿姨,家里人都喊做刘妈。
每次跟董书恒聊着聊着就聊到政务上去。
魏源不喜欢嘘寒问暖的客套。
后来,老魏到了新京城,刘妈也跟着过来了。
但是老先生还是喜欢住在书院里。用老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哪座府邸能够比书院还要大啊。
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他只能扛起这杆大旗。
“好了,赶紧上去坐吧,我去准备午饭,今天吃了午饭再回去,我做了你们最习欢吃的酸菜鱼、回锅肉,还有鱼香肉丝……”刘妈的湖南菜做的非常好。
“人生来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后来总有一部分过得好一些,一部分过得差一些。这种差距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在于,人会为了过上好的生活而努力。坏处是社会上会产生矛盾。这种差距本质上还是一部分人剥削另外一部分人获得的。”
以魏源的性格,这次肯定是要打压那些商人的。
刘妈微笑着小声对魏玉珍说道:“你爹爹就那个脾气,虽然没有亲自下来,但是却早就催着我下来看你们到哪了呢。”
原本的恭王府被他捐献了出来,早就成了一座书院。
不过家里的几个子女都非常尊敬这个刘妈。
如果可以的话,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都去从政。
这个阶层继承了很
因为是个寡妇,也没有什么家人。一直留在老魏的身边照顾起居。
在董书恒心中,孩子成人是第一要务,成材看缘分。
只是现在的恭王早就成了理藩院的一名清贵官员。
规模上虽然还比不上淮海书院。但是毕竟地处京城,在地位上已经隐隐要超过淮海大书院了。
每次回家都是这样。魏源并不喜欢闲聊。
这就是新京大书院。现在有资格称为大书院的可没有几个。
但是要是想作恶,被有心人利用了,打着董书恒的旗号确实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两人拎着点礼物来到了小楼下面。
家里人都知道这刘妈早就跟了老魏。
刘妈没有因为他是总统就分外的矫情。
董书恒来了就是再低调,那阵仗也是不小的,为了不给老人家添麻烦,内卫已经提前打了招呼的。
这栋小楼是两层中式建筑,原本是恭王府的产业。
因为他们即使无能,依靠董书恒的遗产依然能过的很好。
这个刘妈就一直以雇工的身份留在魏源身边。
但是老魏毕竟是个传统的读书人,不可能续弦一个寡妇的。
毕竟老魏的妻子走的早,孩子们,尤其是魏玉珍的思想比较开放,不会在意自己的父亲给自己找一个伴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