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在王钦若的眼中,像什么毕士安、寇准、王旦还有曹鉴、郭贤、潘伯正这些虚伪愚昧且不知变通的士大夫们,一个个的,都是老王八蛋!
连比划带说,言真情切的王钦若,直视着官家,一点都不在乎寇准等人投来的鄙夷目光。
拼音字母以及《三字经》之于这个时代有多重要,王迪比谁都清楚。
高兴快乐的那些人儿, 虽说各有各的原因吧,但幸福感基本还是一致的。
这可急坏了许多忧国忧民的士大夫们。
是以,为了向天下万民证明自己才是最名正言顺的皇帝,他不得不借助佛道二教在民间普罗大众的影响力。
虽说还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吧,但最起码能从源头改善一下儒家的影响力。
而那些不识几个大字的普通人,又相信佛教的轮回因果报应。
貌美如花的刘娥,让他很爽。比刘娥让他更爽的,是自家体贴懂事又长脸的好吉儿!
“陛下!臣略懂星相之术…是以,臣认为,大皇子定是那掌管世间文运的文曲星转世,这才能够以一己之力影响战争走势,且创作出此等举世无双的启蒙读物。”
“星官下凡,造福大宋,施恩万民,岂有将其置身于宫外泯没于皇室的道理?”
正当某些人考虑要不要进言力谏来上一波毁佛灭道的大义言辞之际,横空出现的搭配着拼音字母的《三字经》,这一神奇创造,在许多人的眼中,用来启蒙孩童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毕竟不管怎么说,因为烛影斧声及金匮之盟的关系,继承太宗先帝一脉的官家,在不少世人眼中,他确实有那么点“得位不正”的意思。
是以,自打在汉世宗孝武皇帝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原本占据中原主流思想地位的儒家文化,因为跟不上时代潮流,说实话,历经千年到了宋朝这,已是有点凉凉的意思了。
整夜风雪,转过天来,汴京城内外,一片银装素裹。
“陛下,《三字经》…虽寥寥千余字,却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实乃孩童启蒙最佳读物…少年强,则大宋强,这是昊天上帝在佑我大宋,垂祚延万世啊,陛下!”
总的来说,这些人为之而忧虑的事情,基本都逃不过衣食住行这几样。
只要再过个十来年,待到越来越多经过《三字经》《千字文》启蒙的孩童长大以后,没准就会出现几个像大皇子这样的奇才,一举改变现如今儒家的衰败地位。
相比碌碌人世间操碎了心的凡人, 此时此刻,垂拱殿内,端坐于龙椅上的赵恒,在渡云轩过了一夜的他,很是神清气爽。
因为…居京城大不易啊!
瑞雪兆丰年的气氛下,生活在美丽热闹汴京城当中的黎民百姓,各人与各人的悲喜,也不尽相同。
可以说,当下最困扰满朝士大夫的,并非北方强敌,而是内部佛道二教之于皇帝的影响力。
佛道二教不是挺能发展信徒的嘛,他们就是再厉害呢,也万万不能将教派经义灌输给七八岁以下的顽童来听。
而那些满心忧虑的人儿,他们当中,有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有怕来年丰收谷贱伤农的……
这在王迪的眼中,用更通俗的话语来解释,那就是……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前日,臣还听闻,大皇子身处辽军大营昏睡之际,万米高空处曾出现了日晕霓虹这种不详预兆…得天之幸,幸得天佑啊!大皇子苏醒以后,此等预示着兵祸的不祥征兆,竟在转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再加上宋朝立国至今不过四十五年,先前在漫长的乱世中, 由于佛教思想的蛊惑能力, 连许多有传承家底的文化人都开始沉迷于佛教思辨哲学。
但是呢,《三字经》却可以!
而这种局面,决非儒家士子…尤其是那些有着满腔正气的大儒想要见到的一幕。
只不过,《三字经》及拼音字母越好,很多人,就愈发问心有愧。
但是呢,令人很无奈的就是,越来越多的士子,他们读书,不过是为了谋得一官半职而已,没什么人去关心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朗朗上口,循序渐进,且仅有千百余字,却包含着世间诸多小故事与大道理。
...
刚被提升为资政殿大学士的王钦若,那日,跟随官家返京的他,在见到群臣力谏官家不要违背先帝遗诏的那一刻起,他就在琢磨着怎么借此良机打压打压朝堂中这些老王八蛋们。
相较于起起伏伏被灭了数次乃至十数次的佛道二教,没怎么更新过版本的儒家文化思想,实在是太落伍了,已经到了不打补丁快要运行不下去的感觉了。
再就是,很多士大夫忽然意识到,只要学会了《三字经》、《千字文》以及为数不多的二十六个拼音字母,对于那些喜好读书有着上进心的聪慧孩童而言,就算没有夫子手把手的教导,他们也完全有能力在幼年时期翻阅更多的书籍,知晓更多的忠孝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