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经典不少,但读完后,却发现一切的源头,还是在于心。
而反观佛门,主旨却在“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又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佛家修真,注重体悟自身,照见五蕴,“能以一般若而生八万四千智慧”,就是这个道理。
法不外求,但向心觅。
佛经上所说的,都是道理,但也不是道理。
大梵般若和太极相通之处,便是这个世界的根本的规则。
那天书本就是天下的第一奇书,甚至还在无名古卷之上。
终于,他恍然大悟。
什么是道,就连老子也不知道,只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或许,他现在大可以修练太极玄清道和大梵般若勇猛精进,但这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大道三千,但最终还是殊途同归。
似这等血海深仇,如何能够说放下就放下?”赵秋心中一阵冷笑。
那不同之处,便是树开枝叶,各有不同而已。
这大梵般若所载的功法,与太极玄清道的神功妙法,修行方式竟是截然相反。
那太极玄清道他琢磨日久,修练也有一段时间。
他想要的大梵般若,已然得到。
“呵呵!我虽然得了这大梵般若,但我所附身的原主的仇恨,却不得不报!在既定的世界走向中,张小凡虽然最终原谅了普智,但他却不能代表原主,原主的一家人和乡邻,最终也是死在了普智的手里。
他可以借助大梵般若所载,从中窥探到这个世界的规则,这已是现在他所能想到的最快的功法。
佛道思想迥然而异,修习法门自然也是背道而驰,只是数千年来各自守秘,不为人知。
老子也不知“道”是什么,只知是规则,他给取了一个名字,叫做“道”。
赵秋离开后,迅速回了龙首峰。
可即便是他,要参透一个世界的规则,也得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但太极玄清道是道家的无上妙法,其主旨在于一个“道”字,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道家思想,便连太极玄清道的三重境界,也是以道家神话中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也就是俗称的“三清”说法而命名。道教修真,讲究共天地一息,身同自然,以身御自然造化,化为大威力。
...
所以,“道”是什么,少有人知道,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是而已。
他当即在地上蒲团静坐,开始修练大梵般若。
...
他轮回了很多世界,又得了其余轮回者的经验、记忆和功法,杀人的伎俩,他并不缺少。现在的他缺少的,是知悉每个世界的规则,并从中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
他轮回了这么多个世界,早知佛家的经义。
最终的道理,还在于自己的心。
接下来,赵秋便是夜以继日的苦修。
...
这是他以后修行所要做的事,打打杀杀本就不是目的,偶尔为之,也只是手段而已。
以后,少不得要杀向天音寺,向剩余的三大神僧讨要说法。
按大梵般若所载,修真炼气之时,务必要斩断自身与外界一切联系,体悟自性,即所谓: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这般的道理,赵秋自是清楚。
对于他这个境界的人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所以,他想要借助大梵般若,毕竟,大梵般若源自天书。
待通读大梵般若九遍后,赵秋将其精义与太极玄清道相互印证,渐渐发现了不同,也找出了相通之处。